有找到出路的年轻人中总有几个热血的,心一狠就领命应诺,前往蛮夷之地想着干个几年,拼一生前程出来。
诸子学室在赵佗规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比如诸子学室的兴盛难免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对当今的法家领头人,文通侯李于来说,就感觉十分不爽了。
在赵佗变法改革前,法家在秦国独大了一百多年,秦人除了军功爵外,另一条上升通道就是进入学室学习律法,出来便可做吏为官。
所以秦人对学法趋之若鹜,法家在秦国的地位十分高,因为他们把持着一条重要的为官途径。
赵佗这次改革变法,相当于是将昔日法家独吞的利益抽出来,分给其余诸家。
百家受益,唯法家独损。
这可是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啊。
李于是二世皇帝任命的廷尉,法家承受的所有压力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是李斯这种老江湖,或许还会忍耐,或是另有对付的招数。
但李于年轻,又对赵佗素有偏见,见到赵佗对法家进行打击,心头很是愤怒。
他将李斯的教诲忘了大半,仗着自己同样是顾命大臣的身份,有时候不免和赵佗针锋相向。
到了秦三世皇帝二年十一月的时候,矛盾更是在朝堂上公开激化。
李于公开攻讦赵佗那些选拔诸子门徒为吏的政策,认为这些人不通律法,若是在朝堂和各郡县为官吏,将会给天下带来混乱。
只有法吏才是秦国能够存在的根本,绝不可舍本逐末。
面对李于的反对,赵佗平静对待,而其他公卿则是连番上阵,怼的李于节节败退。
“可恶,赵贼把持国家大权,朝堂上尽是他的党羽,将我这个先帝所命辅国之臣毫不放在眼中。此贼如今的模样,是要学昔日的吕不韦吗!”
李于在入宫觐见太后时,不由尽诉心中愤怒。
特别是他提到的吕不韦的名字,更让太后李姝脸色骤变。
她先瞪了自家兄长一眼,吕不韦可是和帝太后有一腿的,这话能乱类比吗?
不过仔细一想,如今赵佗的情况还真和昔日吕不韦有些相似。
皇帝年岁尚幼,还未加冠亲政,国家大权尽由一人掌控。
而且赵佗的情况似乎还更恶劣一些,因为二世皇帝临终前任命了三位辅国之臣共同辅佐小皇帝。
可现在左丞相王绾年纪大了,昔日统一天下时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已经变成了六十多岁的垂暮老朽。这年纪一大,锐气不免渐失,再加上赵佗的一些举措符合王绾的利益,故而王绾倾向于赵佗这一边。
这相当于是赵佗同时掌握了左右丞相的权力,对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于进行打压。
李姝感觉到了危险。
同时这事情还勾起了她对赵氏一族的怨恨。
“吾子乃天命帝王,向他赵氏求亲,乃是瞧得上他们。赵佗妄自尊大,竟然敢拒绝先帝的要求,真是可恶。”
李姝一想到这事,气就不打一处来。
李于听到这话,也怒道:“前两年我代启明向赵佗求亲,他以女子尚幼给拒绝了。呵,吾等只是求亲,又非要求立刻完婚,和其长幼有何关系,大可先许下婚姻,待成年后再完婚。我看他分明就是瞧不上吾等!”
李姝银牙紧咬,眼中有怒气闪过。
她的儿子哪里配不上赵佗的女儿了?
赵氏凭什么拒绝皇室的求婚?
你赵佗是怎么敢的!
李于同样越说越气,对他来说可不仅是赵氏拒婚的事情,还有法家这几年被赵佗打压积累的怨气,以及双方对执政权力争夺时积累的仇怨。
各项矛盾已经累积的很深了。
他厉声道:“赵佗此贼面善心恶,先帝被其所惑,以为他是忠良之臣,特诏令其辅国。哪知先帝刚去不过两年,他便拉拢王绾,尽收朝堂大权,对我这个顾命之臣百般欺辱,真是岂有此理。”
“我看这朝堂上尽是他赵氏党羽,天下各郡县以及军中皆是他赵佗旧部,天下只知有镇国侯,岂知有皇帝也!赵贼此等威势,恐怕还在昔日吕不韦之上,说他是齐之田常,怕是相差不多了。”
李姝眼中闪过厉芒。
权臣和君主,天然就有冲突。
在秦统一天下前的时代,可是有不少权臣弑杀君王的例子。
哪怕不说三晋分家,田氏代齐。
光是春秋弑君三十六,就有无数君主的人头滚滚落地。
就是在秦国,亦有秦怀公被权臣威逼自杀,另立新君的例子。
她这个太后,和李于这个小皇帝的亲舅舅,是君权的绝对捍卫者。
如今朝堂上出现了把持朝政的权臣。
他们又将如何抉择呢?
诸子学室在赵佗规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比如诸子学室的兴盛难免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对当今的法家领头人,文通侯李于来说,就感觉十分不爽了。
在赵佗变法改革前,法家在秦国独大了一百多年,秦人除了军功爵外,另一条上升通道就是进入学室学习律法,出来便可做吏为官。
所以秦人对学法趋之若鹜,法家在秦国的地位十分高,因为他们把持着一条重要的为官途径。
赵佗这次改革变法,相当于是将昔日法家独吞的利益抽出来,分给其余诸家。
百家受益,唯法家独损。
这可是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啊。
李于是二世皇帝任命的廷尉,法家承受的所有压力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是李斯这种老江湖,或许还会忍耐,或是另有对付的招数。
但李于年轻,又对赵佗素有偏见,见到赵佗对法家进行打击,心头很是愤怒。
他将李斯的教诲忘了大半,仗着自己同样是顾命大臣的身份,有时候不免和赵佗针锋相向。
到了秦三世皇帝二年十一月的时候,矛盾更是在朝堂上公开激化。
李于公开攻讦赵佗那些选拔诸子门徒为吏的政策,认为这些人不通律法,若是在朝堂和各郡县为官吏,将会给天下带来混乱。
只有法吏才是秦国能够存在的根本,绝不可舍本逐末。
面对李于的反对,赵佗平静对待,而其他公卿则是连番上阵,怼的李于节节败退。
“可恶,赵贼把持国家大权,朝堂上尽是他的党羽,将我这个先帝所命辅国之臣毫不放在眼中。此贼如今的模样,是要学昔日的吕不韦吗!”
李于在入宫觐见太后时,不由尽诉心中愤怒。
特别是他提到的吕不韦的名字,更让太后李姝脸色骤变。
她先瞪了自家兄长一眼,吕不韦可是和帝太后有一腿的,这话能乱类比吗?
不过仔细一想,如今赵佗的情况还真和昔日吕不韦有些相似。
皇帝年岁尚幼,还未加冠亲政,国家大权尽由一人掌控。
而且赵佗的情况似乎还更恶劣一些,因为二世皇帝临终前任命了三位辅国之臣共同辅佐小皇帝。
可现在左丞相王绾年纪大了,昔日统一天下时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已经变成了六十多岁的垂暮老朽。这年纪一大,锐气不免渐失,再加上赵佗的一些举措符合王绾的利益,故而王绾倾向于赵佗这一边。
这相当于是赵佗同时掌握了左右丞相的权力,对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于进行打压。
李姝感觉到了危险。
同时这事情还勾起了她对赵氏一族的怨恨。
“吾子乃天命帝王,向他赵氏求亲,乃是瞧得上他们。赵佗妄自尊大,竟然敢拒绝先帝的要求,真是可恶。”
李姝一想到这事,气就不打一处来。
李于听到这话,也怒道:“前两年我代启明向赵佗求亲,他以女子尚幼给拒绝了。呵,吾等只是求亲,又非要求立刻完婚,和其长幼有何关系,大可先许下婚姻,待成年后再完婚。我看他分明就是瞧不上吾等!”
李姝银牙紧咬,眼中有怒气闪过。
她的儿子哪里配不上赵佗的女儿了?
赵氏凭什么拒绝皇室的求婚?
你赵佗是怎么敢的!
李于同样越说越气,对他来说可不仅是赵氏拒婚的事情,还有法家这几年被赵佗打压积累的怨气,以及双方对执政权力争夺时积累的仇怨。
各项矛盾已经累积的很深了。
他厉声道:“赵佗此贼面善心恶,先帝被其所惑,以为他是忠良之臣,特诏令其辅国。哪知先帝刚去不过两年,他便拉拢王绾,尽收朝堂大权,对我这个顾命之臣百般欺辱,真是岂有此理。”
“我看这朝堂上尽是他赵氏党羽,天下各郡县以及军中皆是他赵佗旧部,天下只知有镇国侯,岂知有皇帝也!赵贼此等威势,恐怕还在昔日吕不韦之上,说他是齐之田常,怕是相差不多了。”
李姝眼中闪过厉芒。
权臣和君主,天然就有冲突。
在秦统一天下前的时代,可是有不少权臣弑杀君王的例子。
哪怕不说三晋分家,田氏代齐。
光是春秋弑君三十六,就有无数君主的人头滚滚落地。
就是在秦国,亦有秦怀公被权臣威逼自杀,另立新君的例子。
她这个太后,和李于这个小皇帝的亲舅舅,是君权的绝对捍卫者。
如今朝堂上出现了把持朝政的权臣。
他们又将如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