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

    陈远起来的很早,洗漱后来到外面,何飞正在收鱼竿,杨巡在做早饭。

    “昨晚的战况如何。”陈远问。

    “没有金枪鱼。”何飞又道:“但是钓到一条黄唇鱼。”

    “黄唇鱼?”

    黄唇鱼是石首鱼科黄唇鱼属的肉食性鱼类,现在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唇鱼分布于南海北部和东海南部沿海……

    “这里是赤道,哪里来的黄唇鱼。”周升也走了出来。

    “在冻库,过去看看嘛。鱼是昨天晚上三点过钓上来的。”何飞说。

    “好像就是黄唇鱼。何飞以前就钓上来过,和黄唇鱼长得差不多。”杨巡转过头道。

    “多大?”

    “估摸着四五十斤。”

    “肯定不是黄唇鱼。”陈远说。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来到冷冻库,一条体长接近一米,长相和黄唇鱼至少七分相似的鱼。

    黄唇鱼是石首鱼科。

    这条鱼应该也是石首鱼科,背部隆起,腹缘广弧形,尾柄细长,头中等大,侧扁……

    鱼肚泛金黄。

    而且鱼肚两侧颜色较深……

    “是石首鱼科没跑了,就是不知道种类。”陈远说。

    “打开看看鱼鳔大不大。”周升说。

    石首鱼科的鱼鳔通常来说很发达,鱼鳔也就是花胶,名列八珍之一。

    花胶种类很多,但是五大名胶,却都来自石首鱼。可是,也不是所有石首鱼的花胶都名贵。

    石首鱼科是以第一背鳍和臀鳍较短,头部具有发达的粘液管为特征。分布很广,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都有。全球有70属270种,我国有14属31种……

    “现在打开啊?”杨巡问。

    “这种鱼值钱的就是鱼鳔。”陈远问:“要是超低温回国,鱼鳔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何飞点点头:“我不知道怎么制作鱼鳔。”

    “很简单。”陈远说:“洗干净,剥去内外层薄膜。这条鱼大,鱼鳔应该也大,可以单独干燥制成片胶。”

    “好像还要用啤酒提高鱼鳔的清澈度。”周升看着陈远:“你制作过鱼鳔?”

    “以前在母船上看人制作过。简单得很……”

    杨巡将这条抱了出去,何飞拿来刀子,取出鱼鳔。

    这个鱼鳔确实挺大的,长度有十几厘米,而且鱼鳔厚实。等洗干净后,陈远帮着剪开鱼鳔,剥了内外层的薄膜,就拿来啤酒,用啤酒再次清洗,泡起来。

    这个鱼鳔有鱼腥味,用啤酒泡可以去腥味,还有澄清的作用,用啤酒做澄清剂,鱼鳔的色泽更光亮。

    在母船上,鱼鳔通常是烘干。不过这里没有烘干机,就只能传统晾晒。

    好在这里是热带,太阳大。

    陈远他们还会开船到处跑,很容易晾晒干。

    鱼鳔就先泡着。

    “这个鱼鳔不错,至少大几千,甚至几万块钱。”陈远说。

    “这么贵?”

    “石首鱼的鱼鳔本来就贵。这个鱼鳔个头还大……不过能不能值几万块钱,就要看鱼鳔晒干后的成色。成色要是好,就值钱。之后要怎么处理,你们问一下林新海,他会制作花胶。”陈远道:“鱼胶贵不贵,制作鱼胶的手艺也很重要。”

    “好。这个鱼鳔我们五五开哈。”杨巡笑着说。

    陈远笑着点点头:“饭做好了没有。”

    “做好了。”

    陈远过去盛了饭,再添了一些菜,端着不锈钢盆来到船头,看向正在回收鱼钩的两条渔船。

    昨晚下完鱼钩,今天六点半,开始回收鱼钩。

    两条渔船距离很远。

    陈远看的不太清楚……

    吃过饭,杨巡他们请教了林新海如何制作鱼胶。等搞清楚后,杨巡他们就回去睡觉了。

    陈远喊道:“师父,收多少鱼钩了?”

    “一千多个。”

    “中了多少鱼。”

    “没有多少。杨巡他们钓到的石首鱼,大不大?”

    “估摸着,四十斤左右。”陈远道。

    “那还可以。”

    陈远笑了笑:“你们有没有钓到石首鱼嘛。”

    “有。但是个头都不大,只能做带胶。四十斤左右的石首鱼,在这边也比较少。”

    较小而薄的鱼鳔,则数片叠在一起碾压成圆形或带形,干燥后称为圆胶或带胶。

    “鱼胶在哪里都贵。要是多了,那就不值钱了。”

    林新海笑了笑,说:“伱们吃完饭了没有。”

    “还没有。”

    “吃完饭继续找鱼。”

    “好。我们船上有多少鱼胶?”

    “五六斤。”

    “有没有完整的鱼胶?”

    “完整鱼胶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深海渔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秋刀煮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刀煮鱼并收藏深海渔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