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省。

    如果大汉朝有什么薄弱之处的话,那就是这里了。

    在这偌大的青藏高原上,哪怕是在现代社会也很难开通铁路,更别说现在大汉朝的这个条件了。

    连水泥路都是够呛,只能在平地上与特地的道路上修建。

    因为青藏高原这里的地形是不稳定的,经常发生变动,水泥路哪怕建造了,可能一个小变动就没有了。

    所以。青藏省虽然与四川、缅甸、甘肃、西域等地毗邻,但是与它们之间的联络是非常的薄弱的。

    更别说与大汉朝廷的联络了。

    如果依靠羁縻统治,也就是扶持当地的民族,那这个地方就会游离在大汉朝之外,成为时而背叛汉朝,时而归顺汉朝的另类的“藩国”了。

    所以吴年当年就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大力气的改建。

    他不仅在青藏高原的内部,尽可能的修建水泥路,普通的道路,以保持道路的比较通畅。

    这些年一点点的,一点点的迁徙走了原本的吐蕃人,把大量的汉人迁徙到了青藏高原。

    与汉人一起迁徙的还有汉人的文化。成群的工匠、读书人、乡绅、汉传佛教、道教等等。

    当年无论是道士还是和尚,都很不乐意。

    青藏高原的条件确实是艰苦。

    如今发展的不错。

    拉萨。

    原本吐蕃的国都,如今成了一座汉朝风格浓郁的城市。

    首先它有城墙,夯土结构,建的不高,但很厚。

    原本汉朝是考虑到,如果青藏发生变故,汉军可以依托这座城池进行抵抗,但后来证明是多虑了。

    虽然吴年离开青藏之后,确实不时有吐蕃偏远部落的小规模叛乱发生,但很快都被汉军平定了。

    天南地北,没有什么人能阻挡汉军了。

    城门楼上,挂着“汉”字旌旗。负责守备拉萨的守军战兵,人人披坚执锐,精神抖擞。

    城中也是大量的汉朝建筑,都是四合院结构的,有大有小,有富丽堂皇的乡绅宅邸,也有普通的民房。

    只有少数一些原本吐蕃的建筑得到了保留。

    但随着时间推移,终究会消失。

    很快这里就像云贵一样彻底被汉人掌控,成为华夏固有的领土之一。

    在这无数的建筑之中,有寺庙五座,道观五座。

    还有城隍庙。

    吴年以皇帝的神圣,敕封战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百户为城隍,命百姓世代供奉。

    这座城市简直与华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出了拉萨才能感觉到区别。

    这里毕竟寒冷,而且土地很多都不适合耕种,适合放牧。

    不过汉人都很能适应,放牧就放牧吧,还能喝上一口奶呢。

    因为这个的原因。这里的饮食与传统汉地有比较大的区别。

    但是无论土地有多么的贫瘠,条件是多么的困难。吴年还是把这块地方经营了起来。

    等到未来国家的技术进步了,就可以把火车开上来了。

    也可以修建公路。

    当然还有飞机。

    现在嘛。

    这日子凑合着过就行了。

    天云观。

    道观内供奉的是北方真武大帝。道观是道士与官府合力,一点点修建起来的。

    落成也才没几年,所以很新。

    没错了。

    这群道士的根在武当山,但当时在中原传道。

    因为吴年攻破青藏的时候,湖广武当山还在楚国的手中。

    总之,道士被吴年弄到了这青藏高原上过苦日子。当时只有道士五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十人了。

    不仅有汉人弟子,也有吐蕃人弟子。

    事实再一次证明。

    在华夏这个地方,官方是永远凌驾于宗教之上的。

    原本吐蕃这个地方是信佛的,佛是国教,能左右朝政。但是到了吴年的手中,他能把吐蕃人变成道教徒。

    武当道士是修仙的。

    剑法、太极是少不了的。还有音乐如琴箫,符咒、道医、书法等等。

    反正新入门的门人弟子,每日里的功课排的满满当当的。

    小道童道元就是其中之一了。

    他今年才八岁,出生在汉地,是跟随父母来到青藏高原的。

    因为他父母慕道,这儿女又多,就把他送入了道门。

    院子内。

    道元正跟着几个师兄一起练武,然后中途师傅出去了,他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打算溜之大吉。

    “道元!!!!”

    老道士出现,大叫道。

    “师傅。”道元一缩脖子,转过头来满脸堆笑。

    老道士叹了一口气,这个小东西啊。

    不过古灵精怪的道元,很得道观内的道士们的喜爱。

    道士不像和尚。

    逍遥自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将门枭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江左俊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左俊杰并收藏将门枭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