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离开了。

    赵术盯着不断地沸腾的茶水,眼中流露出一抹激动,也有一抹无奈,甚至于眼底深处,还有一抹担忧。

    他激动是他将来有机会,改变这个帝国的未来,他无奈是扶苏不是秦王政,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眼底深处的担忧,则是他对于自己的担忧,毕竟巍巍大秦,未来的走向,他没有信心去承载。

    他想归想,但是当一座江山压在肩头,是否能够承担,这是赵术无法想象,也无法提前预知的。

    就算是秦王政当初,也无法承载,只是后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让他变得无比强大。

    没有人天生为王,没有人天生就可以驾驭一个帝国。

    赵术不认为真的比扶苏更聪明,他只是习惯性的趋利避害而已。

    而且,他站在五千载岁月之上,自然可以高瞻远瞩,但是他的实操太差。

    他带兵打仗的本事,并非上天铸就,而是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推演,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而成长起来的。

    赵术自始至终都明白一点儿,那便是他擅长的,仅仅只是机械制造,而不是玩政治。

    他只是,以历史为准,以上下五千年的见识,方才让他在大秦朝堂之上立足。

    但是,他这种情况,本身就是举世独一。

    无法复制。

    以扶苏的情况,走到今日,其实也不算是不错了。

    只是,扶苏走偏了,亦或者走错了路。

    帝王啊!

    那有什么道!

    对于帝王而言,江山社稷便是他的道,天下万民便是他的路,大秦锐士便是他的拳。

    赵术心里清楚,扶苏心中的儒道,救不了大秦。

    也不适合大秦。

    若扶苏不是大秦长公子,以扶苏的向道,求道之心,必然会在儒道之上,大有作为。

    纵然不能封圣于人世间,也发称子于大秦,但,混成一尊大贤,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毕竟扶苏的背后,站着秦王政,有秦王政站台,造势,扶苏纵然是于人间封子也可以。

    .......

    “王上,长公子去了公子术的府上,两人相谈一个时辰,长公子告辞!”

    赵高朝着秦王政语气恭敬:“长公子离开之时,脸色凝重,带有思索之状。”

    放下手中的竹简,秦王政沉吟了半响,道:“能知道他们之间谈了什么么?”

    “禀王上,无法得知。”

    赵高苦涩一笑:“公子术的府上,没有我们的人,也没有黑冰台的人。”

    “虽然有铁鹰锐士的人,但,但凡是谈事,铁鹰锐士的人无法靠近,自然无法得知。”

    “而且公子府上,有隐宫的人,一旦出手,就会被公子得知。”

    “嗯!”

    微微颔首,秦王政沉吟了许久,朝着赵高,道:“不用管他们了,你亲自走一趟,将上将军请过来。”

    “诺。”

    点头答应一声,赵高转身离去。秦王政眼中露出一抹笑意,不论结果如何,扶苏亲近赵术的举动,都在告诉他,扶苏在变化。

    这对于秦王政而言,便是最好的消息。

    毕竟扶苏的这一改变,意味着他愿意去尝试,多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他对于扶苏的未来,多了一些期待。

    一念至此,秦王政不由得多了些期待。

    .......

    回到府上,扶苏坐在书房中沉默。曾经极为珍视的儒家典籍就摆在案头,这一刻,却不想翻看一眼。

    坐在书房之中发呆,心头之上,赵术之言犹如惊雷一般流淌而过,让他此刻有些茫然。

    他的道。

    天下之道。

    大秦之道。

    秦王政之道。

    各种念头在心中升起,让扶苏更为迷茫,这一刻,举目四望,他竟然找不到一个为他解惑之人。

    “公子,你怎么了?”淳于越走近,看着一脸茫然无助的扶苏,诧异,道。

    闻言,扶苏看向淳于越,仿佛溺水时见到了救命稻草,双眸爆发出璀璨光亮。

    “老师,儒家能救大秦么?”

    这一刻,扶苏的眼神让淳于越心头一软,他很想告诉扶苏真正的答案,但是一想到儒家部署这么久的大局,不由得迎着心肠点头。

    “当然,儒家除了孔圣与七十二大贤,天下诸子百家,纵然是在大秦大行其道的法家,有如此峥嵘么?”

    淳于越盯着扶苏,语重心长,道:“扶苏,记住,只有儒家才能救大秦,法家不可持久。”【1】

    【6】

    【6】

    【小】

    【说】

    “你入我门下,便是儒家门人,未来的大秦,自然会光芒万丈!”

    “你我师徒多年,不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奋斗么?”

    “而且,王上为此在文信学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摄政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风姓天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姓天幽并收藏大秦摄政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