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

    平阳府,府治,后院济济一堂。

    平阳知府周开泰,知府同知袁象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梁明,左参议陈疏,经历司经历何鸣,山西都司都指挥使同知向来,山西都司平阳卫指挥使同知陈奇、王东,指挥佥事李弥。

    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梁明坐在主位。

    而客位居左的,竟然是在座诸人中官职最低的翰林修撰刘吉。

    嗯,钦差。

    来山西这边时,并没有加官,只是辅助吕原而已。

    但终究是钦差,而且是翰林院的。

    这年头,得罪谁也不愿意得罪翰林院的人,尤其是那些什么翰林侍读、翰林侍讲,鬼知道他什么时候就青云直上了。

    梁明咳嗽一声,“昨日黄河独臂石人出水,咱们八百里加急快报送递京畿,诸位认为京畿那边知晓情况后,会不会按照预想如期发展?”

    刘吉摇头。

    其余众人陷入沉思,旋即纷纷摇头,平阳知府周开泰道:“陛下虽然有换储的迹象,但态度并不坚定,一个独臂石人,很难让他下决心。”

    众人齐齐看向刘吉。

    你从京畿来,弄黄河独臂石人的事情也是你主持的,京畿的唐氏外戚和朝堂大员到底是怎么想的,接下来怎么操作,都得你刘吉来吱声。

    刘吉咳嗽一声,“这个状况,其实唐庆唐尚书已经预料到了,要推动换储,仅仅是一个独臂石人应该不足以让陛下下定决心,还得有一场灾民暴乱。”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梁明道:“这个好操作,太原府和汾州府那边,因为有吕原和王澜坐镇,不好操作,但平阳府和潞安府这边,我们早就勾连好了人手,而且咱们山西靠近边疆,要操作一场灾民暴动,还是不难,关键是暴乱程度不好掌控。”

    王澜是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平阳府知府同知袁象恺喝了口茶,气定神闲的放下茶盏,眯缝着眼道:“程度么,当然是越大越好,如此才能让陛下知道,太子失德会对我大明造成何等伤害。”

    看热闹不嫌事大。

    袁象恺是同进士出身,能走到知府同知,仕途上已经顶天了。

    想再进层楼,就得抓住这次机会。

    一旦换储成功,他作为功臣,唐氏外戚和朝中大员肯定不会亏待他,到时候不求什么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左右参政也行。

    万一运气好,到六部当个侍郎就完美了。

    所以大旱时,唐氏外戚派来的人一联系他,双方立即一拍即合,之后,由袁象恺是说服了知府周开泰——而承宣布政使司的梁明,则是由京畿的文官集团派人来勾兑。

    山西都司的几个人,由唐兴勾连。

    所以才有了当下局面。

    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参议陈疏和经历司经历何鸣两人对视一眼,陈疏咳嗽一声,“某不敢苟同,若是动乱太大,到时候就算换储成功,都察院那边一个弹劾下来,咱们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别说什么高升了,能保证脑袋就是万幸。”

    他俩官职不算高,尤其何鸣,经历司经历,才从六品。

    担心被灭口。

    而陈疏的左参议虽然是从四品,但在这件事上,他态度并不坚决,之所以还是掺和了进来,是因为有把柄在梁明手中。

    梁明看了一眼陈疏。

    陈疏无奈摇头,暗暗示意,要谨防唐氏外戚和京畿的文官集团卸磨杀驴。

    毕竟咱们在京畿并没有靠山。

    梁明心知肚明。

    他能坐到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的位置,靠的不是京畿那边的人脉,而是累官,主要是站对了边——在景泰三年的换储中,梁明还只是山西道的御史,上书给朱祁玉支持废朱见深,才从御史擢升道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熬了十几年,景泰十五年,才胜任右布政使。

    但梁明不苟同陈疏的看法。

    这么多人,唐氏外戚和京畿文官集团敢卸磨杀驴?

    敢杀人灭口?

    布政使好歹也是从二品。

    之所以这次还是愿意掺和进来,是因为有人给他抛了个无法拒绝的条件:一旦换储成功,允许他和正定梁氏一起,组建商船出海贸易。

    正定梁氏目前还没有去参与到海贸中。

    但在准备了。

    据说已经筹备了两百万两,打算挂靠在兵部尚书刘珝背后家族的名下,参与到海贸中去,嗯,那两百万是投石问路的钱。

    不是海贸的钱。

    所以说,东宫朱见济赚了一千多万两,还以为赚大发了。

    其实七卿会赚更多!

    想到这梁明笑道:“黄河独臂石人现世,陛下势必要派人来查,咱们已经被推到了火堆上,不来一场动乱洗刷一下,到时候锦衣卫一查,咱们谁都别想脱离干系。太子殿下的暴虐大家有目共睹,此举又有谋逆之嫌,而且此事是直接威胁东宫储位,太子殿下势必要大力报复,诛个九族之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堡宗别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时秋风悲画扇并收藏堡宗别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