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倒是不紧不慢,宛如全无听到一般,这般反应倒是让杜勋有些许的措不及防,心底不由暗想:陛下这是自暴自弃?

    不过说来说去,自己冒着被活剥的危险来到这大殿,不就是为了在闯王那里博一点存在的价值吗?

    便是继续拱手道:“自是还有。”

    听到此处,朱凌对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倒是有了大概的自信,应是还有索取百万银两的要求。

    只听得杜勋继续道:“闯王希望陛下调配百万银两可让大王犒赏大军,陛下试想,那些兵痞都是手头没了吃食和银两而造反的,此次卖着姓名入城,自然内心对银两的渴望已是到了一个难以抑制的地步,若是没有银两可以犒赏大军,只怕北京城会是生灵涂炭啊。”

    他这番话的语气缓和了不少,许是被朱凌那皇帝的做派镇住,也许是怕处于暴怒中的大臣们群起而攻之暴毙当场。

    前些年,连以杀戮出名的锦衣卫指挥使都有被文臣们当廷打死之事,他一个宦官自然有所收敛。

    “诸位的意见呢?”

    朱凌向前俯了俯身子,朝着还处于盛怒中的大臣们询问着意见。

    然而,方才几秒前还一副气势汹汹样子的大臣们听闻此言,却是一个个哑口无言,皆低头不语,使得方才还“热闹”的朝堂上又恢复了之前的死寂。

    “哼!”

    前世看过几集明朝电视剧的朱凌见此,倒是早有预料一般,也不再抱任何的希望。

    参与此事,若是可得名,文臣们自然一个个勇往直前,廷杖丝毫不惧,但若此事给自己卷来一身臭名,那必定是躲得远远的,片叶不沾身。

    这便是明末大部分文官的现状,以内阁首辅陈演带头,死气沉沉,如同李自成决心攻入北京所说: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拥有这样的文官,试问,哪一个朝代不是必亡的结局呢?

    史料记载,崇祯欲纳百官之意,却遭受挫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出列言语,崇祯无奈,只好让杜勋转告李自成,需待他们好好商榷。

    李自成却认为明廷不愿,便亲自下达攻城命令。

    曾经崇祯帝认为的守城亲信,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竟全部开城投降。

    想到此处,朱凌不由扫了眼站在下面与其他群臣一样低头沉静的兵部尚书,张缙彦。

    “就这些?”

    “无其他要求。”

    “闯王可信守承诺?我一旦答应,便退出京城。”

    朱凌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决定权在李自成那里,若是此人真是那贪图蝇头小利之人,只怕自己这个穿越救明都是徒劳。

    “无任何谎言。”

    “陈阁老,你觉得呢?”你身为文官之首,不抓你抓谁?

    陈演想必也是没想到朱凌会询问自己,而他自己一直遵循的就是明哲保身,宁愿大明亡,也不愿自己承担责任。

    之前,李自成攻取山西全境,崇祯大惊,下令让陈演拟旨令吴三桂率当时最精锐的关宁铁骑进京勤王,而这道命令若是一旦下达,自山海关以北关外土地将全部丧失给皇太极。

    陈演惧怕日后崇祯将此丢失国土过错安在其身,便一直推脱,足足三个月过去,圣旨才送到吴三桂手上,而这时,李自成已到京郊。

    最可恨的是,陈演此人竟主动向李自成部署刘宗敏献出白银四万两,而家中地下更是藏满白银数万!令人瞠目结舌。

    大明亡国,有此人一分“功勋”。

    “此事事关重大,微臣难当此重任,不如……”

    未等陈演说完,朱凌便直接打断然后接着说道:“既然陈阁老都没有异议,事关我大明安危,也属无奈之举,汉人天下终归是汉人天下,建奴再好,也是异族。”

    大臣们也是一脸茫然,明明听陈阁老的意思是这件事太过重大,不能让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谁料想,陛下竟直接将此受尽天下之怒火的罪名按在了他的身上。

    陛下,变了啊。

    “杜勋!”

    “咱家在。”杜勋真想抽自己一个巴掌,怎么还改不过来呢?

    “告诉李自成,其他条件文臣之首,朝中陈阁老无任何异议,也代替朕的意思,但是白银,我只能给五十万两,若是同意便退兵,银子我会派人送去,但若是不同意,朕也只好随同整个北京城以身殉国了。”

    陈演:???我什么时候答应的?

    “听到了吗?”朱凌高声呵斥一声,这一声是对大明如此耻辱的愤恨与无奈,也是对陈演想上前辩解的呵退。

    “咱家这就去。”

    杜勋终究是没改掉一听了崇祯爷的话,就跪下的习惯。

    【作者题外话】: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1644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此生不吃土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此生不吃土豆并收藏大明1644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