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真说第九百七十六章各方来投

    不久之后,前往湖中接受考验的渔民们先后返回了港口。

    和阮小七所料想的一样。

    成功完成任务的只有七个人,还包括杨太在内。

    “完成任务的,可以作为向导留下,其他人一样有二百文辛苦费。”

    这样没有完成任务的人也很满意。

    他们得辛苦工作好几天才能挣到二百文。

    今日虽然没能拿到大头,好歹也算是小有收获。

    杨太的计策十分具有可行性。

    他又说自己和糜貹旧时有故,此事只需要问一下糜貹就行。

    消息分为两路,一路飞马前去齐州。

    将杨太的基本信息,所出的计策,还有他和糜貹的关系呈报给了军情司总部。

    另一路直奔洛阳,在孟津上船,走水路,到潼关,之后再在潼关换马,如此便能绕开一大段难走的山路。

    水路比陆路要快得多,纵然是逆流而上,大风起时,速度也比骑马要快。

    而且马会累,船不会累。

    在情报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陕西地区,难以及时换马,能坐船还是坐船。

    七日之后,消息送到了糜貹手中。

    传令兵火急火燎的进帐:“糜貹将军,这里有一份给你的紧急公文。

    请将军立刻拆看,我好回去禀报。”

    糜貹连忙拆开。

    “杨太?”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却因为离乡太久,很多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龙阳县,祝家岗。”这一片确实是在他家附近。

    他年轻的时候在龙阳县混过一段,结交了不少朋友。

    现在前厢的赤面虎袁朗也是其中之一。

    杨太这个名字他有印象,只是记忆不深。

    忽地,他看到了杨太的年纪。

    “杨太今年二十出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他应该才十四五岁。”

    这样一来,糜貹的记忆忽然就清晰了起来。

    当初有几个半大小子一直跟在他们兄弟几个后面,想跟着他们一起干大事。

    可几人都嫌弃他们年纪小。

    毛还没长齐。

    都不愿意带他们。

    时间久了,大部分都放弃了,只有其中一个叫杨太的锲而不舍,天天跟着他们几个。

    “原来是他啊!”

    糜貹道:“你今日先歇歇,我写一封书信,明日你给阮二哥他们带回去。”

    传令兵领命出帐:“谢将军。”

    第二天,他便带着糜貹的信原路返回。

    另一路消息送到了齐州军情司总部。

    齐州众人对杨太提出的计策赞不绝口。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其身份到底如何,众人也无法认定。

    只能暂且默认。

    倒是陆阳貌似知道这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姓杨名太,家住龙阳县祝家岗。

    现在二十岁出头,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巧合。

    此人大概是历史上洞庭义军的领袖之一。

    规模浩大的钟相杨幺起义中的杨幺。

    他本名杨太,因在义军诸首领中年纪最小,所以人称杨幺。

    钟相战死之后。

    杨幺带领其余义军利用河湖港汊,设立营寨,坚持战斗。

    首发:塔≈读

    后战败牺牲,年仅二十七岁。

    后来更有人称其为宋江转世。

    先不说到底有没有六道轮回一说。

    就算真的有。

    宋江和杨幺的生卒年限也对不上号。

    宋江死的时候,杨太都快二十了。

    此人从小就在洞庭湖上跟随商船东奔西跑。

    对洞庭湖的情况了如指掌。

    若是没有陆阳。

    洞庭水军本该是杨太的手下败将。

    首发:塔≈读

    他打败了洞庭水军,夺取了洞庭水军上千艘大小战船还有数不清的造船工匠。

    在洞庭湖聚众八万,周边各州县都畏其如虎。

    钟相则是此次起义的领袖,此人不管是宗教思想还是组织架构,都有一点摩尼教的影子。

    打出的口号更是和方腊最初一样:“等贵贱,均贫富。”

    后来义军规模庞大之后,这初心便逐渐变质了。

    他死以后,便由杨太控制整支义军,最后在宋朝重兵围剿之下覆灭。

    杨太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人才。

    他有能力打败洞庭水军,更能控制近十万属下。

    不论质量,单论规模,就和起兵之初的梁山泊不相上下。

    有杨太帮助,要拿下荆湖南路,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站点:塔读,欢迎下载

    糜貹的书信传回了龙阳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水浒真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苔上老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苔上老菌并收藏水浒真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