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被斯坦因盗走,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因此不算在国内保存的星图之内。(这也是件很气愤的事情, 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初我在不列颠博物馆见过部分文献, 心情极其复杂....)
作为一位曾经仰望过星空的当代大家, 老苏自然也曾经想到过,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观察星空。
比如在老苏的书房里, 此时就存放有一台简易的望远镜。
不过它的倍率只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于无,看不清多少东西。
珍藏价值反倒要比实用价值更高一点。
不过有了这么些物件和过往经历打底,老苏在听闻徐云的介绍后,兴致也愈发浓烈了起来:
“小王,你的说法老夫勉强能够理解,推论之下也没多大问题,不过不知显微镜此物......”
徐云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苏的想法:
“老爷,您是不是想问......显微镜能不能制作出来?”
“然也。”
徐云沉默片刻,继续道:
“想要制作一架简单的显微镜倒也不难,传闻在风灵月影宗内,这属于极其简单的技术,但凡有手就行。
不过与针筒和发电机一样,想要制作显微镜,材料方面也需花费一些钱财和精力.....”
老苏闻言,连忙追问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云想了想,报出了几个名称: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种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矿石制成,另一种的材料则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种银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胶水、木板、钉子等若干物件。
对了,之前制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显微镜。
这在后世的技术宅圈子里,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光学显微镜。
生物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显微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五个字:
凸透镜成像。
显微镜结构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并且物镜的凸透镜焦距,要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则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一般有两个反射面:
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
另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会聚光线。
至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很简单,目镜X物镜的数值就是方法倍数了。
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就是1600倍,那些说可以放大几万倍的光学显微镜都是在忽悠人.....
这个倍数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极限,也就是一个点光源会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这个倍数,不论提高镜片折射率还是叠加镜片提高倍数,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起码在光学显微镜的范畴里是这样的。
当然了。
说到显微镜,肯定得提及这玩意儿的发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样,也是一位老龙套了。
没错!
此人正是......
罗伯特·胡克。
实际上。
根据后世考证,真正想到显微镜运作原理、并且发明出第一台显微镜的,应该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这两个倒霉蛋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制作出来后啥事都没干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书上,显微镜的发明权便成为了另外两人撕逼的战场:
列文虎克和罗伯特·胡克。
这两人的混淆程度之高,连人教版的生物书都出过错。
首先从时间点来做个定义:
在显微镜方面,罗伯特胡克的发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不过胡克发明的显微镜倍率只有20倍,虎克的则高达270倍。
因此真正的说法应该是胡克发明了显微镜,虎克发明...或者说改良出了高倍显微镜。
另外在生物学贡献上,胡克虽然发现了细胞,但他观察的是软木塞的切片。
胡克放大后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了它们。
但实际上。
他观察到的是死亡的细胞,他所看到的只是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而列文虎克则观察到了活的微生物细菌,因此他才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作为一位曾经仰望过星空的当代大家, 老苏自然也曾经想到过,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观察星空。
比如在老苏的书房里, 此时就存放有一台简易的望远镜。
不过它的倍率只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于无,看不清多少东西。
珍藏价值反倒要比实用价值更高一点。
不过有了这么些物件和过往经历打底,老苏在听闻徐云的介绍后,兴致也愈发浓烈了起来:
“小王,你的说法老夫勉强能够理解,推论之下也没多大问题,不过不知显微镜此物......”
徐云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苏的想法:
“老爷,您是不是想问......显微镜能不能制作出来?”
“然也。”
徐云沉默片刻,继续道:
“想要制作一架简单的显微镜倒也不难,传闻在风灵月影宗内,这属于极其简单的技术,但凡有手就行。
不过与针筒和发电机一样,想要制作显微镜,材料方面也需花费一些钱财和精力.....”
老苏闻言,连忙追问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云想了想,报出了几个名称: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种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矿石制成,另一种的材料则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种银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胶水、木板、钉子等若干物件。
对了,之前制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显微镜。
这在后世的技术宅圈子里,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光学显微镜。
生物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显微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五个字:
凸透镜成像。
显微镜结构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并且物镜的凸透镜焦距,要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则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一般有两个反射面:
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
另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会聚光线。
至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很简单,目镜X物镜的数值就是方法倍数了。
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就是1600倍,那些说可以放大几万倍的光学显微镜都是在忽悠人.....
这个倍数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极限,也就是一个点光源会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这个倍数,不论提高镜片折射率还是叠加镜片提高倍数,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起码在光学显微镜的范畴里是这样的。
当然了。
说到显微镜,肯定得提及这玩意儿的发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样,也是一位老龙套了。
没错!
此人正是......
罗伯特·胡克。
实际上。
根据后世考证,真正想到显微镜运作原理、并且发明出第一台显微镜的,应该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这两个倒霉蛋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制作出来后啥事都没干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书上,显微镜的发明权便成为了另外两人撕逼的战场:
列文虎克和罗伯特·胡克。
这两人的混淆程度之高,连人教版的生物书都出过错。
首先从时间点来做个定义:
在显微镜方面,罗伯特胡克的发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不过胡克发明的显微镜倍率只有20倍,虎克的则高达270倍。
因此真正的说法应该是胡克发明了显微镜,虎克发明...或者说改良出了高倍显微镜。
另外在生物学贡献上,胡克虽然发现了细胞,但他观察的是软木塞的切片。
胡克放大后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了它们。
但实际上。
他观察到的是死亡的细胞,他所看到的只是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而列文虎克则观察到了活的微生物细菌,因此他才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