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送来,是不是需要一头一头地处理?”

    王珂继续问道,老村长继续点头。

    这个时候,温教授和董偏方也转了过来,饶有兴致地看着头缠绷带的王珂,正与老村长聊天,一步步把老村长绕得头晕。

    “老村长,我在想,南大牛和张家庄都比我们南邵大,任何一个村养五千头驴没有问题吧。”

    “没错!”

    “那如果南大牛村一次性送五千头驴来,往哪放呢?”王珂问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老村长一下语塞了,上次三千头驴把小学校都挤个水泄不通,没有场地,人家养驴这边如何收?就算收下了,又如何处理?这个小院养十几头驴都嫌小。要是三五千头驴送来,都是活物该怎么办?

    老村长被问住了,一边的董偏方和温教授也是大吃一惊,未来这个董氏天胶厂如果上马,至少每年需要三五万头驴。

    王珂提出的这个问题很现实,现在不解决,到时候肯定出麻烦。驴皮自留,驴肉可以供应给徐县,可是从活驴到分解,一定要有个场地。而此前,从来没有任何人想起来这件事。

    你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

    “小王班长,你是啥意思咧?”

    “还需要一块地!”

    “放驴的地?”

    “是。”

    “那得多大咧?”

    “至少能装三五千头驴的地方。”

    “啊!”老村长叫了一声,那就是说,至少还得三十亩。可是这村里除了村北和村西山梁上,几乎没有废滩地了。

    像是看出来老村长的窘境,王珂笑笑,“现在就看老村长舍不舍得给了?”

    “哪咧?”

    “董氏天胶厂的北面。”

    “那个地方哪有咧?”老村长说的是,那个地方的北面,虽然还有一点废地,但再往北还有两户人家。

    “不行,不行咧!”董偏方站在伙房门口,立刻表态。如果让两户人家搬家,给自己让地,都是乡里乡亲的,张不开嘴。

    “干爹,你先别说不行。如果你的厂开张了,机器有没有噪声,熬胶有没有气味?”

    “那那……”干爹董偏方也语塞了,怎么可能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呢?

    “村长啊,我理解王珂的意思,他是怕这两户人家的生活,以后受到小工厂的影响,不如把他们搬到村里来,这样让驴场和工厂联成一片。也算是把村西南那块废地用活了。”温教授出来打了一个圆场,不过他的话很有力量。

    老村长点点头,如果重批两块宅基地,不是不可以,只是重新盖房要花钱。

    老村长看着董偏方,王珂三个小辈也看着董偏方,最后连温教授也看着董偏方。

    开始的时候,董偏方没有想明白,王珂为啥在这个时候想起来要地,而且是圈养养殖户送来的驴。以前不是说好了吗?不行,就重点在徐县养驴,在晋西北就地养驴,不再搞这些合作养殖了。那样每年就收整张驴皮,也不用再考虑驴肉的处理,又利索、又省钱、还没有压力。

    但王珂的心思,一定有他的道理。

    董偏方看着众人都看他,他呢,扫了大家一眼,最后把目光落在王珂的身上。王珂朝他挤挤眼,仿佛有意无意地端起一碗水喝了一口。

    啊呀,差点把这件大事给忘记了,用古井水改造驴血,开发驴血啊。

    认清自己,才能理顺生活,才能超越自己,未来才能可期。

    “那个村长啊,如果这两户愿意搬家,我出资帮助他们盖,我这厂子咧,的确需要有个圈活驴的地方咧!”

    “老董,军中无戏言咧,你要是真愿意这样做,工作由村里做,也真是的,味都受不了。”老村长说罢,仔细盘算了一下,如果把两个院子都腾出来,那个厂子后面,加上余下的废滩地至少可以腾出五六十亩地,加上工厂原来的三十亩,连成一片肯定壮观。

    “那就这样定了,有你这个驴场,也相当于解除了村里合作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咧。这地的钱啊,也不用给了,就相当村里支付你借款的利息咧。”村长没有想到事情办得如此之好,马上表态。

    “不不,桥归桥,路归路。村长,建议这手续还得办。”王珂急得大叫一声。

    “对,对咧,该办的手续还要走。”

    干爹董偏方也补充道,倒是把众人都说愣了,温教授和叶偏偏一脸狐疑地看着眼前的变化。

    他们都不明白王珂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想起来帮助干爹董偏方要地?而且干爹董偏方还真得也顺竿子爬!想当地主吗?

章节目录

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布衣牛板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衣牛板筋并收藏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