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接啦,我已经来了。”温教授从车子的另一边绕了过来,手里还拎着两瓶白酒。“我是循着香味找来的,我得看看我们的党代表瘦了没有?”

    “温老师好!”王珂照例来了一个“见面礼”,然后随众人走进小院。

    小院内的那棵梨树已是挂果,那一溜的杮子树,除了新叶,也新结出一个个铜钱大小的杮子,这品种就是当年可挂果。

    再看满院子的小鸡,已经长的有拳头大小。有的跑进驴圈里,有的飞到猪圈的围墙上。几头小猪倒是没有看到明显的长大,却是胖了许多,圆嘟嘟地在圈里撒欢。

    董偏方家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大堂的一侧,新添了两间小房,由于上着锁,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此时已经十二点多了,看来大家都是在等王珂。

    吃饭的八仙桌就放在正门门厅里,这里也是诊所,也是药房,很是宽敞。

    王珂走进来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放好了几个菜,都是用碗倒扣在那里。

    “来来来,大家都先坐下,洗洗手,我们就可以吃咧。”董偏方说着,走到里侧的一头沉写字台边,指着那里放好的洗脸盆,招呼大家。

    温老师被摁在了上席,村长坐在左首,董偏方坐了右首,王珂和叶偏偏虽然是客人,也仍然被安排在下首。

    “干娘坐在哪里?”王珂问。

    “等一会坐我这咧。”董偏方答。

    “我翠兰姐呢?”王珂再问。

    “她不上来,她要炒菜咧。”董偏方瞅瞅王珂,又应了一句。

    这农村的规矩一般是女子不上席,温老师论年龄、论学识,加上又是客人,坐在首席是要讲话的。

    “温教授,今天天气忒好,我们是家宴,你要整两句。”董偏方拿起酒瓶,将众人面前的碗里,都倒上了酒,然后手一伸,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要我说?”温教授客气了一下,实际上他巴不得想说。他清清嗓子,向着王珂说道“今天我们严格说,都是沾王珂的光,你干爹知道你今天来,从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你在心中,比自己亲儿子都重要。”

    王珂听到温教授又提到“亲儿子”,忍不住向董偏方看去,却见董偏方没有任何反应。而往日,谁提到“亲儿子”,董偏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闪过一丝忧郁。

    “像王珂这样的年轻人,我是见过不少,我的几百名学生都和你王珂年龄差不多大,有的研究生比你年龄还大一点,但比你优秀的一个也没有!”

    温教授夸起人,是不用打腹稿的。王珂有些不好意思,刚想张口,又被温教授用手示意制止住了,只听他继续说“老村长听说王珂要来,也是一大早啥事没干,早早就等在这里。你王珂对南邵村有恩,他是代表全村三百八十一户来欢迎你,同时也盼着你,他们的微型水库也等着你的指点开工呢!”

    老村长点点头,王珂却十分感动,南邵村可以说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愿意为南邵村作出更多的贡献,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行。

    温教授继续说“今年我们津门大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惊动了他们副军长,走了后门,才把王珂挖到我们考古队来。所以今天最最开心的还是我,我提议,我们干一个。”说着温教授先端起了碗。

    “温老师,我们部队有纪律,在外执行任务,不可以饮酒。”王珂有些为难,他本来就不太会饮酒。而且今天温老师高兴,没准一会又有饮多,自己还得背他呢。

    “今天没有事,你执行的第一任务,就是陪我们三个长辈喝酒。”温教授一点面子也没有给王珂,王珂一看,只能端起酒碗。

    一口酒下去,王珂想换一个话题。不然大家都围着自己说事。

    “干爹,我想问一下,我们这个村为啥叫南邵?”王珂问董偏方。

    “这咧……因为它就叫南邵啊。”董偏方答非所问,他看向老村长。

    老村长笑了,“小王班长,你算问着咧,因为我们南邵村姓邵的是大户,又在南边。”

    王珂对这个回答显然也不满意,接着问“在哪个南边?是拒马河的南边,还是定县的南边啊?”王珂一直不解,如果按定县的区划,应该叫西邵,因为这一带为西山。如果按小区域来叫,有南邵就该有东邵、北邵,为啥就一个孤零零的南邵呢?

    “这个兴许我能解答,村长,如果你认为我解答得有道理,你得陪我喝一个,另外可以记在村的历史上。”温教授博学多才,他举起碗要和村长干。

    “好咧,我陪你温教授先干一个,洗耳听高论。”村长一饮而尽。

    “邵氏出自姬姓,相传是周文王的后代。根据史料记载,召、邵原本是一姓,召本来是一个地名,是周如公的食邑,周文王的庶子姬百,号称召公,后来建立燕国,他的子孙中就有的用受封地名‘召’作为姓氏,也有的加邑旁以邵作为姓氏。”温教授出口成章,显然对燕文化研究颇深。

    “古代的召邑后来随秦移到陕西岐山。但它的望族却居于博陵郡,就是现在的保城市以北。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布衣牛板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衣牛板筋并收藏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