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虚无主义,当他们开始想,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我能为所欲为,这个角色有多强全凭我设定,你别管我合不合理,这是漫画,较真你就输了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既缺乏服众的理论,也缺乏让人真正闭嘴的能力。

    超人的设定离不离谱?在超人出现的那个年代,这个设定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但编辑就是可以通过超人的故事来展现真正的英雄主义,这些情节能够体现出主义,而主义又能说服观众,所以超人大受欢迎。

    蝙蝠侠的设定离不离谱?哪怕是放在现在这个年代,他的离谱依旧为人津津乐道,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办法让蝙蝠侠的故事在世界范围之内广为传播,且一流行就是数十年,当这变成童年回忆的时候,有多离谱也不是那么重要,蝙蝠侠依旧是明星英雄。

    而且这俩的离谱刊物可不比狂笑少,甚至有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古早刊物当中,他俩可真是简谱和五线谱闹离婚,离谱中的离谱。

    这就说明狂笑的失败并不完全来自于他那离谱的设定,而是美国通过漫画说服读者传递价值观的能力减弱,对于世界流行文化的掌控力也减弱了。

    更重要的是,编辑部知道这一点,他们自己也心虚,所以狂笑就必须得赢,因为他们不再有信心利用超级英雄故事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他们明白,这不再是能用价值观输出来颠倒黑白的年代了,所以只有赢才能证明正确。

    所以编辑部只能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把蝙蝠侠和超人故事当中对于价值观的探讨和对各类社会问题的探讨弃之不顾,只把他们最后的赢拿过来,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再创辉煌,结果自然是拉了坨大的。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觉得这是编辑部创作水平断崖式下跌,但也不想想,这也不只是编辑部断崖式下跌啊,这明显是这整个国家正在均值回归。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一部漫画当中一个离谱的角色吗?又怎么会以小见大到这种地步呢?

    但实际上,历史没有巧合。

    2017年9月,漫画《黑暗之昼:铸件》发布,狂笑之蝠初次登场,一经登场就引起热烈反响,随后因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漫画人物之一。

    2017年5月,海外版抖音Tiktok出海,一经推出风靡全美,从此以后,美国各路势力喉舌传统媒体的崩盘、美国世界性话语权的衰落由此开始。

    当时这个软件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讨论美漫,狂笑之蝠的口碑衰落或许也和这个小小的软件没有关系。

    但纵览历史长河,一连串过于靠近的历史事件只能证明这一刻必定是某个历史节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惊人的转折。

    而也同样以史为鉴,这些小事并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推一些,这恰恰是另一道自东方海域掀起的巨浪的余波。

    由此继续分析,这种虚无和逃避主义以及一定要赢的观念又来自于何处?

    文化上的对垒总是先于一切又慢于一切,因为文人总是自大的预言,却更享受事后诸葛亮带来的虚荣感,文化上发生的转折有时会预兆未来之事,但更多是随时局发生重大变化之后而转变。

    如果我从来没有对手,我自然就不必赢,如果我能轻松碾压对手,我自然可以把我碾压的方法洋洋洒洒写上几篇胜利心得,如果我和我的对手打个平局,我一定极尽春秋笔法来写我如何毫不费力轻松取胜。

    如果是想打却打输了,也至少从其他角度写写为何我们血赚不亏,哪怕至少敢打,也一定要讴歌勇气,诉说正义。

    如果最终展现出来的只有逃避和虚无,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席勒凝视着狂笑之蝠,他曾希望这个角色永远不要在他面前出现,但又从另一个角度希望他快点出现。

    并非是席勒着急打死他,而是一旦他出现,就昭示着席勒心中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某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站在狂笑之蝠面前,席勒微微闭上眼。

    比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更响的炸弹爆炸声使他无法再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在震颤中朦胧的视野停留在手表的表盘上,年份的数字停留在了“2016”。

    那么多穿越方式我为什么要写飞机失事??!!现代飞机哪那么容易失事!!!

    啊!!!!!

章节目录

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遇牧烧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遇牧烧绳并收藏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