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贼竟敢如此欺辱于朕!”

    朝天殿内,泰安帝粗粗浏览了一遍被内侍送过来的檄文,猛地拍了下书案,站起身来怒喝道。

    此檄文一出,他的名声怕是要全毁了。他干得一遭遭事情,尽数流传出去,被天下百姓知晓,怕是会有小人借机生事,祸患就在眼前。

    “陛下,王相求见。”

    “宣。”

    王以中被内侍引进来,快步走到泰安帝面前,行礼道:“老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安。”

    “圣躬安。王相不必多礼,快快请起。眼下张贼不当人子,传此檄文辱朕,王相计将安出?”

    “陛下,此檄文一出,我朝大义尽去,宵小之辈会乘机生事。

    老臣以为,既然卫所兵将外出征讨已在所难免,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将各郡太守尽数贬去乃至诛杀,换上陛下心腹,真正掌控六郡之地。

    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等我朝疆域稳固,再行征讨两朝伪帝。”

    “便依王相所言,传旨,将云中、淇、五原、锦、安和五郡太守以结党营私、徇私舞弊、横征暴敛、不顾百姓等罪名,尽数押解回京,择日三司会审,问罪判刑。

    着吏部选五个政绩斐然之忠臣义士赴任五郡,名单拟定后记得呈上来。”

    “喏。”

    “再传旨让几个禁军大将军整军集结,做好出征准备。若五郡太守胆敢忤逆抗命,大军征讨剿灭,满门抄斩!”

    “陛下圣明。”

    泰安元年二月七日,泰安朝除京畿安平郡以外五郡,五名太守联袂传檄天下,言尽泰安帝人神共愤之诸恶事宜。

    打起讨逆剿贼,以正大统之旗号,于各郡纷纷起兵,朝安平郡攻去。

    泰安帝则以五郡叛乱谋逆之罪名,尽起禁军两卫,辅以安平郡兵并征召之民壮,得兵马二十余万,号五十万,分兵征讨叛乱五郡。

    一时间,泰安六郡又有无数宵小趁机作乱,有土匪趁乡县空虚,杀入城中,诛尽县衙,作威作福。又有地方豪强尽起家中部曲佃农,以自保为名,裹挟流民,借机起事。

    千万百姓顿时陷入无休止的战火中,纷纷流离失所,横死荒野,饿死冻死者无数。一派人间炼狱之惨象。

    在明阳郡与锦郡接壤的交界处,数不尽的锦郡百姓拖家带口,想要往明阳郡求得一条活路。

    值此大乱之际,明阳太守赵正贤明仁义,于边境各县支起粥棚,收纳流民,活命无数。随后更是迁徙无数流民往兴丰城安家落户。分田分房,赵正仁义之名,广传天下。

    使得天下有识之士,纷纷来投,甘愿为太守府一门客。赵正来者不拒,文士收作幕僚,武人投入军伍,又招募流民,重建起四军校尉部,共两万人马,自此明阳郡郡兵复回五万之数。

    明武元年三月一日,这是明阳军出征的日子。相比于其他各郡卫所还在整兵秣马,筹措粮草。

    明阳军却是早早准备充足,士气高昂,后勤充沛,立马便可出征讨敌。

    固城数十里外一巨大军营内,一部部将士正在开拔。明阳军近三万人,加上随行的辅兵民壮充作后勤兵卒,共有五万之数。

    以五百人为一方阵队列,五万大军足足开拔了近一个多时辰。长长的行军队列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头,给人一种狂风暴雨随时准备肆虐的惊惧感。

    “府君,秦总兵已率军出发了。”

    明阳府衙内,一文士对赵正行礼道。依着明面上太守和总兵的关系,赵正是不好去送的,便派了个心腹幕僚代表太守府上下去送行。

    “好,辛苦你了,且下去做事吧。”

    “喏。”

    坐在书案后处理公务的赵正放下手中的朱笔,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多事之秋啊!明武朝廷也是狠的,在泰安帝出招后,也立马出招反击,竟然使得齐国局面糜烂至此。

    这大义看不到摸不着,但着实是杀人利器啊。有了它,似乎干什么都是名正言顺,大批有志之士奋勇相随。

    随着无数流民涌入明阳,赵正手头上要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要不是有一些文士来投,他临时组建了个幕僚团体分担一些政务,怕是真的能忙死在这书房里。

    不过还好,有了卫所出征抗击诸国,周遭敌国想是轻易打不进齐国疆域来的。要不然齐国倾覆,真就是在一瞬间了。到那时,明阳郡作为边郡,必定是首当其冲,危在旦夕。

    只是眼下光景,也是因为泰安帝的诏令搞出来的。只能叹息一声时也,命也。

    赵正有预感,那不安分的丞相张言,想是会有什么大动作。届时,明武朝廷,怕是也要起乱了。

    紫和郡,这是太康六郡之一,外与周国接壤,内连淇郡云中两郡。太守府衙内,紫和太守正召集一干属官议事。

    “府君,近日来从云中郡和淇郡涌过来的流民无数,几个边城虽然暂时收纳了他们,也按府君的吩咐开仓放粮。

    但我郡粮食也所剩无几,怕是坚持不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陛下,该上路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予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予暮并收藏陛下,该上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