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世家,朝廷大都是关陇世家的人,但是这个事情他们两方利益都受损了,自己也不能在这么多抗议声中推行方略。

    前段时间提出的建立军校都被关陇世家驳回了。本来大家就是世袭的军职,现在学校培训了,那子孙后代岂不是不能顺利的当军官了。

    兰陵萧家和杨政道联姻的事情也知道了,不过也没有办法。自己不嫁女儿总不能让别人也不嫁吧。再说了,自己想给儿子女儿们找个世家的,他们都不同意。

    见到朝堂议论纷纷的,周建武也有些心烦,御史出来大喊,“肃静!!!有事启奏,勿要扰乱朝堂秩序。”

    众人听到御史的话,也纷纷安静下来。

    见到也商量不出来什么了,周建武便让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负责此事,便退朝了。

    长安城内也是众说纷纭。

    随着几期报纸的推广,特别是上面书写的《三国演义》故事书籍,长安城内也催生了一门说书人的营生。很多酒楼也都安排了专门的人给客人读报纸以及说书,来增加客流量。

    再加上隋国密探的大力宣扬,长安城内倒是传遍了隋国发生的事情。

    一处酒楼,几个学子模样的人就在聊着此事。

    “你们听说了吗?北朝居然要科举。而且还让女子参加,真是荒谬。”

    “听说了,说是不限出身,那岂不是奴籍都可以去了。他们还真是缺人啊。哈哈。”说完几人嘲笑了起来。

    “别说奴籍了,说不定妓女都能当官呢?哈哈”旁边的一个人猥琐的说道。

    又是一阵笑声传来。

    随着时间的推广,长安城也分成了两派,一伙人认为不限出身是对科举的侮辱,一帮下等人如何能位列朝堂之上,这些人多以世家贵族后代为主。另外一伙人则认为这是普通老百姓往上爬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推荐直接报名就可以参加考试。而在中原科举是需要权贵推荐才有考试资格的。

    所以很多底层老百姓也是蠢蠢欲动,因为百姓也知道,刚开始肯定是比较好考一些,等过几年人招齐后,必然会压缩名额。现在漠南漠北那么大的地方需要多少官员啊,可以说去了就有机会啊。

    平康坊

    北门之东

    平康坊分十六个区,其中北门之东是烟花女子聚集之地,分南曲、中曲、北曲。其中南曲中曲多是优妓,来往的多事王公贵族、官宦世家之人,北曲也就是一曲,来往的都是寻常百姓,姑娘也多是逃田的无籍户。

    南曲的女子多以才华著称,要能和王公贵族,进士官僚谈天说地,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可是在这才华的背后,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严厉的鞭打。

    平时的外出也收到严格约束,除了受客人邀请出行外,每月仅可外出三次,而且要向假母或者都知缴纳一缗钱的押金。

    很多人也想要逃跑,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跑的出去的。要么就是年老色衰后找一人嫁了。就像白居易诗词中描写的一样,“名属教坊第一部,”可是却“老大嫁作商人妇”。

    潇湘馆的霍小玉也看到了隋国发布的报纸,是一个士子带进来没有带走的。看到上面的科举说是不限男女,不限出身。她也知道了,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可以说一辈子唯一一次机会。如果抓住的话,就逃离了苦海,如果抓不住的话,一辈子就完了。

    霍小玉从小就被卖到潇湘馆,都知看到她清秀可人,奇货可居。便每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进行学习,不仅这些,还要学习时政策论,因为要和科举士子谈天说地。

    很多士子有很多问题都向南曲的仙女们请教。

    吃了那么多的苦,才华霍小玉从来就不担心,她担心的是如何能够到达定襄。现在手上地图都没有。路途遥远,如何远行呢。

    眼看就要到了梳拢了,现在只是陪酒唱歌,再不走的话,就真的要接客了。

    想到这,忧愁再次爬上了眉梢。

章节目录

穿越隋末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漠北剑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漠北剑客并收藏穿越隋末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