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本来就有市民,加上随着工业化发展,多出来的工人。

    他们都不自己种植粮食,哪怕是分到土地,也无法适应种地的劳累,农业产出又不高。

    他们把自己的土地,托管给农场种植。

    所有的收益和税费都归农场处理。

    他们可以随时解除契约,在城中活不下去,乡间还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

    如果十年还没有亲自种植这块土地,它就会被托管的农场回收。

    城里的人主要靠在各大粮店购买粮食生活。

    钱明义交上来的调查报告,有一个很典型的家庭,能代表大多数城内的贫苦人家。

    一个水泥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

    他供应一家五口人生活,每个月食物的花费,要占据他工资的百分之六十。

    这还是一个月最多吃一次鸡蛋,平时都吃些萝卜白菜等廉价的蔬菜。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粮价太贵了。

    苏河与王仲策根据现在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

    城里普通工人每个月的收入,购买粮食需要的花费,控制在他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

    最后他们计算出,各种粮食的收购价和出售价标准。

    各府可根据自己地区当地的情况,进行一些适当的上浮和下调。

    调整幅度超过百分之五,需要上报省里巡抚批准

    调整幅度超过百分之十,需要上报内阁批准。

    粮食收购价格。

    一百斤主粮,1两银币。

    一百斤红薯,300枚铜币。

    粮食出售价格。

    100斤大米或白面,1两银币500铜币。

    100斤红薯,500枚铜币。

    粮食出售价格,基本达到之前的一半。

    粮食收购价格,也进行大规模调整。

    王仲策看着这个新的价格,他有些担心的询问道:“秦王殿下,这次粮食价格调整,城中的市民肯定欢欣鼓舞。

    乡间的农民看到这个价格,他们肯定会对官府破口大骂。”

    “没事。”苏河淡定如常,“我们给出的粮食统一收购价格,比士绅收粮食价格高多了。

    汉中郡这里的百姓,只是有些朝三暮四,他们还深深记得士绅是怎么压榨他们。

    四川那里更简单,现在信息流通不发达。

    四川那里第一次统一收粮,农民看到第一次官府统一收购粮价。

    就遇到这么高的价格,那里的百姓肯定会开心。”

    王仲策看到苏河淡定的样子,他总觉得这事有些不妥。

    他看向苏河,表情凝重的说道:

    “秦王殿下,这个事推在我身上,对外宣传我力主降低粮食的收购价。

    哪怕是我挨骂名,也不能让秦王殿下您的名誉受损。”

    苏河听到王仲策说他要背锅。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这事儿找人背锅就可以,哪怕再离谱的事情,有人背锅舆论就影响不到他。

    正好这次,储粮局官员石溪举报储粮局局长高炫明。

    他以次充好,用快发霉的陈粮替换粮库中的新粮。

    等到陈粮发霉,又以储藏不当的名义,把陈粮卖给公司,用于制作工业酒精。

    通过这种窃取手段,贪污大量银币,数额在十万两银币以上。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元正,已经呈报给苏河调查结果。

    石溪举报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高炫明取了一房小妾,小妾带着他染上赌瘾。

    赌瘾越来越大,欠下更多的钱财,他又怕对方举报,导致丢官罢职。

    只能通过这种办法,贪污大量的银币。

    开始只是小贪一些,后来越贪越大多,大到收不住手。

    苏河已经让都察院抓捕高炫明,同时让苏燕指挥刑部,打掉汉中城隐藏起来的赌场。

    青楼他高抬贵手,放了一马。

    只要不使用汉女,青楼可以正常开业。

    对于帮派和赌场,苏河秉持着极强的高压态势。

    当地官府主官和刑部分支机构属官的晋升。

    是否清剿干净帮派和赌场,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苏河一直让都察院派出监察御史,到各地去巡视。

    发现有当地官员不作为,立刻约谈这些官员,还不作为就要丢官罢职。

    都察院也接受百姓的举报,可以举报任何人。

    《秦王律》对于诬告,执行诬告反坐惩罚。

    百姓不到逼不得已,又有切实的证据,他们也不会举报。

    内阁无法管到都察院,王仲策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的详情,都察院没有公布这个案件。

    苏河把这个案件,告诉给王仲策。

    王仲策听完之后,眼神一亮,道:“秦王殿下,我们完全可以让高炫明背锅,我已经有了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末逐鹿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风啸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啸木并收藏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