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如果真能让农家多出几名进士,那他就立大功了,一定能得到师傅的夸奖。

    他们农家的进士人数,无法与朱程理学那帮腐儒相比,但他们农家进士出现的几率,一定要超过朱程理学那帮腐儒。

    ………………………………

    项文忠正在与好友雷千禾谈论这次科举改革,对他们的影响。

    雷千禾喝了一杯茶,淡然自若的说道:“文忠兄,这次朝廷太急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朝廷一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进行科举改革。

    就是因为之前的科举弊病太多,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

    他听着茶室外面喧闹的声音,工家子弟很多人都极为慌张。

    他们不知道,怎么应对突然之间的科举改革。

    这样很多人,已经准备数年的科举方案,一朝尽废。

    他听着外面受到影响很大的举人,正在不甘的大吼着。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我专攻法学,准备考都察院或是大理寺。

    以前只需要在法科这一科名列前茅,就有机会被这些衙门录取。

    现在必须要成为进士,才能选择报名三法司。

    我要是有考中进士之能,为什么不选择外放为官,或是进入六部。”

    “天哪!为什么要考数学,我们这些诗书传家的人,考数学这一科,怎么能考过那些大学毕业的人。

    朝廷这是准备淘汰我们,全力录取大学毕业生。”

    “科举太难了,之前只需要一科考得好,那就有希望被大佬看中。

    现在必须文策数三科都取得好成绩,才能有机会考中进士,难度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项文忠听到外面不断传来哀嚎声,这种绝望的声音,让人心绪都跟着繁杂起来。

    这些都是寒窗十年苦读,又按照自己的目标准备了三五年。

    突然之间科举改革,直接让他们的准备,全部成为了泡影。

    这些人一时接受不了,只能不断的哀嚎。

    因为这件事情,有人直接疯了,项文忠都不感到意外。

    他主动屏蔽外面的声音,端起茶杯喝一口茶,道:“千禾兄,朝廷现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观看报纸,推测出一些情况,又从老师那里得到侧面印证。

    朝廷之前的科举,除了进士科还算可以,其他的副科除了难度较高的数学与理工科。

    其他的副科渐渐出现门阀化的征兆。

    咋们的皇帝陛下,连地主士绅都容不下,又怎么会容得下门阀世家。

    科举改革只是早晚的事,但我也没想到朝廷的动作真的这么快。

    朝廷借着百家争鸣大会,吸引全国的注意力。

    暗中却推进科举改革,各个衙门达成共识之后,直接强行让礼部改革,不给任何势力反对的机会。

    科举本就是打破门阀世家的工具,朝廷又怎么能让一些势力,借助科举完成门阀化。”

    雷千禾听着项文忠的话,他感觉从另一个方向,了解朝廷的用意。

    “文忠兄,我们一起共勉。

    这次科举是朝廷改变人才筛选之后的第一届科举。

    我们这一届进士,必然会成为朝廷的标杆。

    朝廷要向世人证明,科举改革的正确性。

    我们今后晋升的速度,将会远超前辈。”

    项文忠笑嘻嘻的喝了一杯茶。

    “千禾兄,我们共勉。

    庸才只能看到科举改革的弊处,他们为此担惊受怕。

    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出来,这次科举改革带来的机遇。”

    ………………………………

    王胜离开儒家大同学派,回到位于京城的家中。

    “爹,我有些问题想要咨询您。”

    王叔邮看着表现出色的儿子,他身为吏部的一名小官,知道这段时间,儿子最关心的就是科举改革。

    “儿子,你是想问关于科级改革的事情。”

    王胜点点头,有些担忧的说道:“我与学派内的很多举人交流,发现令儿子极为担忧的事情。

    现在这个趋势,儿子很是担心。

    朝廷明显是准备多录取大学出生的人。

    我们这些依靠家族私塾培养的人,在今后很难竞争过大学的人才。

    爹与陆大人关系甚好,我去京城大学借读过一段时间。

    不说大学教授的新奇知识,只是数学这一科。

    我们这些人,就完全比不过大学生。

    朝廷肯定会用大学生,逐步替代我们这些传统的士子。”

    王叔邮听到儿子这么说,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后悔的神色。

    “你爹我见识短浅,小时候没把你送入小学。

    你们这批人,将会是最后一批靠自主学习,考中进士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末逐鹿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风啸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啸木并收藏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