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答案。考生想要作弊,几乎不可能。

    数科有标准答案,但检验方式非常简单。

    数学这一门学问,不会就是不会,哪怕有人背下答案,他也无法伪装成数学天才。

    礼部听取考生与各个衙门的建议,再结合都察院调查的案件。

    发现主科与副科之间,考察的内容不同,特别是副科中榜,只需要一科的学问。

    这存在大量的徇私舞弊现象,近些年选拔的人才,也集中在某几个家族。”

    韩翠柏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

    他从改革之初就知道,皇帝苏河想要改革科举,某些衙门门阀化,这是皇帝苏河不能容忍的事。

    例如之前科举专门有一科,考察举人对于官场事务的处理。

    这有利于官宦子弟,他们可以轻松获得,官场之中的隐秘。

    这也让其他考生,迫不得已去拜官员为师,或是给官员当师爷。

    他们体验官场的种种情况,同时提前就形成了师徒关系,开始拉帮结派。

    前年科举,法科这一门课,百分之八十的考生被六个家族垄断。

    最终引发大量考生不满,惹得皇帝苏河震怒,掀起了大案。

    这其中的徇私舞弊方法很巧妙,科举考察极为隐秘的法学知识。

    正常的考生无法了解,只有四个家族提前了解这种知识。

    要不是这些人太贪心,也不会暴露的太迅速。

    科举经过这么多年,为国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但其中一些弊病,也开始大量显露出来。

    韩翠柏瞬息之间,收束了自己纷乱的念头。

    “陛下,这次科举的改革,主要是取消副科,让科举变得更公平。

    考中的进士,他们统一前往国子监学习。

    在国子监那里,学习官场中的知识,同时参与另一场大考。

    新科进士有当官的资格,弹曲什么衙门当官,要看这些人的能力。

    例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某些职位,会考察这人的法学知识。

    工部和医部的某些职位,会考察这些人的专业知识。

    科举不再考察考生这种知识,由各个衙门专门考核。

    根据不同的职位,考验不同的内容,这也能让人才各尽其用。

    哪怕是刑部,也不需要人人都对《大华律》极为了解。

    我们同时还打通了文武之间的壁垒。

    与科举改革同步进行的是武科取消。

    大都督府近些年都从军校和军队选拔人才,武科基本废弃,这次将随着科举改革彻底取消。

    考中进士的人才,他们只要符合各个衙门招录的条件,都可以报名,其中就有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可以直接从进士里,招募符合要求的人才。

    这能让优秀人才,进入到大都督府,增强军队的实力。”

    礼部尚书韩翠柏一口气介绍完,这次科举的主要改变。

    这次最大的改变不是科举,而是进士的分配。

    文官势力,借着武科取消的机会,推动进士入大都督府。

    军官转业成文官,在文官之中形成一股新势力。

    文官借着这个机会反击,在军方之中也形成一股文官势力。

    大都督却没有激烈的反对。

    他们负责考核进士,不符合要求的人,根本无法进入大都督府。

    大华皇家军队,也不是区区几名进士就能搅乱。

    皇帝苏河听完韩翠柏的介绍,他向众位大臣问道:“针对这次科举改革,众位爱卿有什么意见。”

    内阁大臣钱明义起身看向礼部尚书韩翠柏问道:“韩尚书刚才没有说明科举录取进士,是否还是按照各省名额录取。”

    韩翠柏立刻回应道:“钱大人,大华帝国各省教育资源不均,考生实力差距过大。

    东南地区落榜的举人,他们的学识很可能比西北地区的进士还强。

    如果不加约束,必然会出现东南地区考生霸榜的情况。

    明朝洪武年间南北榜的事件,将会在帝国重新上演。

    某一个地区的人,大量充斥在官场上,就会形成与地区为纽带的庞大势力,例如明末的东林党。

    陛下高瞻远瞩,选择科举进士名额,各省固定名额加上按照实力分配的浮动名额。

    这种做法延续这些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往后的科举,你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钱明义听完韩翠柏的介绍,他立刻坐下不再言语。

    这些道理他当然懂,科举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场合。

    让天下的人才,争相去做官。

    国家如果拒绝这些人才,将会引发很大的恶果。

    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不可能让某一个地域出生的官员太多。

    某一个地域,只有寥寥几位读书人进入官场,他们在朝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末逐鹿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风啸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啸木并收藏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