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翌一口气运行了十六周天才停下来。

    然后内视下丹田,果然如他所料,云梦剑气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大约只有一到两周天的量了。

    而成果,却斐然。

    秦翌内视上丹田,心神世界明显比之前大了一圈。

    进入心神世界内部,可以明显的感知到云梦剑意和武道意志随着心神世界也变大了一圈。

    秦翌这时才注意到旁边没有同步变大的谛听神意。

    随着心神世界,&nbp;&nbp;云梦剑意和武道意志的同步变大了一圈,如星辰般的谛听神意看起来小了一号。

    “谛听秘法,我得到后,还没有好好的研究过呢。”

    下丹田的云梦剑气消耗一空,现在就是想要修炼上丹田也修炼不了。

    秦翌现在又还不困倦,于是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一直忽略的谛听秘法上了。

    “之前倒是尝试着修炼过一遍,不过,&nbp;&nbp;都是跟着口诀练的,&nbp;&nbp;连里面的备注都没有仔细看,&nbp;&nbp;更不用说研究了。”

    现在,秦翌开始研究,自然将整部秘法,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仔细琢磨了一遍。

    秦翌先把口诀的部分看了一遍。

    因为龙武圣人时期还没有丹田经脉和穴窍之类的概念,所以,谛听秘法虽然涉及到了上丹田和相关的经脉和穴窍,但是并没有后世这样清晰的描述。

    而且,谛听秘法主要调动的是灵骨空间的云梦剑气,和修身秘法这种主要依靠丹田、经脉和穴窍的修炼方式完全不同。

    可以明显的看出,谛听秘法相较于修身秘法来说,更加的原始、简单、粗暴。

    看完口诀,秦翌开始看口诀之外的备注。

    若说口诀是正文,为了引导修炼,用的都是理性的客观的描述性语言的话,那么备注,&nbp;&nbp;就感性多了。

    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龙武圣人的一些性格特点、主观想法和龙武之道的相关理论。

    “观想者,意成也;武道者,重意不重形也;行观想之法者,皆重形而不重意,此吾之罪也。”

    龙武圣人认为,观想的目的,是为了凝聚谛听神意。

    修炼武道的人,应该重视‘意’的修炼而不是‘形’的修炼。

    但是,很多修炼了他创造的蕴含观想之法的功法的人,都开始只重视‘形’的修炼而忽视了意的修炼。

    龙武圣人认为,这是创造出观想之法的他的罪过啊。

    看到这里,秦翌感觉非常奇怪。

    龙武圣人创造的观想之法,明明大幅的降低了武道意志的凝聚难度,让武道大兴,但是,看备注中龙武圣人的言语间,对观想之法有很深的意见,甚至流露出了后悔创造出观想之法的意思。

    下面这句备注,这样的观点更加明确。

    “成也观想,败也观想,&nbp;&nbp;武道自此庸矣。”

    龙武圣人认为,武道可以大兴,&nbp;&nbp;是因为他所创造出的观想之法;而武道走向平庸,同样也是因为他所创造出的观想之法。

    龙武圣人感叹道,正是观想之法被创造了出来,所以武道从此才会轮为平庸,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失败啊。

    明明认为是失败,明明想要放弃,但是,他又明白,只有观想之法,才可以让武道大兴,所以,他不仅不能放弃,还要大力推广。

    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龙武圣人对此事的矛盾与无奈。

    “气,上而养神,下而养身,中而养战,大善也。”

    龙武圣人认为,‘精气神意’中的‘气’,即可以蕴养心神,也可以强化身体,还可以直接用于战斗,真是太好用了。

    看来,龙武圣人从一开始,就发现了‘气’的好处,明白了‘气’的作用。

    “我意即祂意,祂意即我意,不可分也,亦可分也,玄之又玄,玄妙非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龙武圣人对武道意志和谛听神意的描述。

    龙武圣人认为,武道意志和谛听神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玄妙关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秦翌想到谛听神意在心神世界,而武道意志中又蕴含谛听神意的虚影,的确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玄妙状态。

    而且,不止谛听神意,云梦剑意更加明显。

    甚至,秦翌的武道意志,就是靠着云梦剑意才凝聚而成的。

    他武道意志的表现形式,也是以云梦剑意为主体。

    “精满气足,神溢气盈,意明神远,根骨自成,自然而然,神通成矣。”

    秦翌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随着谛听秘法的修炼,当精气神意四者达到圆满状态后,谛听秘法自然也就圆满了。

    不过,秦翌对这句话里的‘根骨自成’,和‘神通’的描述,并不理解。

    他只能将‘根骨自成’和前面三句话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有一个破碎的游戏面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雨中鱼欲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中鱼欲歌并收藏我有一个破碎的游戏面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