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牌”。

    “李胖子这家伙拍李伯伯马屁的技术明显比林西风要高很多,这家伙是不是有求于李伯伯啊?”沈愈这样想着。

    这时又有人加好友,微信名字叫【每顿必须喝二两】,“老板你好,我懂古玩,也在古玩店工作过,家里老一辈也是做这个营生的,只是不知道咱们店里管吃吗?”

    沈愈一听对方有古玩店的工作经历,顿时来了精神,马上编辑文字回道“管啊,必须管饭,早,中,晚都管,想吃什么吃什么,早饭二十元标准,中午,晚上五十元。”

    【每顿必须喝二两】“那老板您那管酒吗?我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吃饭时喜欢喝上二两,我不挑酒,只要是粮食酒就行,最好是精酿版的楚州大曲,您放心我这人喝酒不误事,是越喝越精神……”

    沈愈没有废话,直接将这家伙拉黑了,精酿版楚州大曲?这一瓶就是四百八,我这是请店长还是请祖宗啊?

    继续与几个加微信的对话,沈愈发觉都是些没谱的,有的甚至要把薪酬加到一万,年底还要给他销售额的两成作为分红,这不扯淡吗?

    现在沈愈微信朋友列表里已经有三十多个请求添加好友的。

    沈愈这次长记性了,微信名不靠谱的都不选。

    找了找,发现了一个微信名叫作【铲地皮吃仙丹】的。

    “铲地皮”指的是那些去乡下镇子收古董的小贩。

    他们中有的自己有铺面,收来的古玩大部分都是放到自己店里出售,而有的没有,收来的东西马上送去各大古玩店,就是从中赚个差价。

    “吃仙丹”可以理解成捡漏,就是用极低的价格买到了高价的古玩,内心像是吃了仙丹般高兴,现在一般指捡到了一个小漏。

    能知道这两个古玩术语的,就算不精通古玩鉴定,至少说明此人对古玩懂一些。

    接受好友申请后,沈愈先打了“你好”两字发了过去。

    对方很快就回复了,“沈先生您好!我是应聘贵店店长的。”

    “这位朋友对古玩很了解?”沈愈在句子后面打了一个跳动的问号。

    【铲地皮吃仙丹】“清末的时候我家祖上在旧货市场有一栋四上四下的古董铺面,过手过明四家,清六家的真迹,甚至永宣青花与万历五彩都卖过。”

    看到对方发过来的消息,沈愈坐不住了,知道明四家的人很多,不用说懂古玩的,就是爱看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毕竟唐寅,文徵明的名气太大了。

    但是知道清六家的却是不多,就是古玩行里不研究字画的也很少知道,沈愈回复道“你知道清六家?”

    【铲地皮吃仙丹】“嗯,清六家是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再加上墨井道人吴历,云溪外史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也叫四王吴恽。”

    沈愈马上追问“那你知道清六家学的是古代哪些绘画大家吗?”

    【铲地皮吃仙丹】只用了数秒钟就回道“远法董源巨然,近宗元代四家,主学黄公望,王蒙,吴镇,董其昌,兼学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

    想了想,沈愈继续试探道“您说您家祖上经手过永宣青花,万历五彩,那为什么没有元青花啊?要知道元青花才是价值最高的瓷器啊!”

    【铲地皮吃仙丹】先回复了一个头晕懵圈的表情,然后马上发来一段文字,“沈先生,您这是考我的古玩知识?

    “一直到清末民国时收藏界都没有元青花这个概念,当时青花瓷里永宣青花才是最珍贵的。

    “并且在民国时,瓷器首推宋代汝,钧,官,哥,定,龙泉这六窑之瓷器,其中贵者达到上万银元。

    “青花瓷从来都不是最值钱的瓷器,瓶、尊等官窑大件在民国不过千枚银元上下,笔筒碗洗小件不过四五百元。

    “相反万历五彩更被当时的藏家喜爱,每件可以卖出四五千元的高价。”

    沈愈心里乐开了花“看来这是碰到真正的行家了,若人品可以,就算给他加底薪也要留下他!”

    哒、哒……

    手机的提示音又响了。

    【铲地皮吃仙丹】“我看到您那里可以提供宿舍,不知道有没有女宿舍?”

    沈愈瞬间蒙圈“你是个女的?”

    。

章节目录

古玩之金瞳鉴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捡漏不捡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捡漏不捡钱并收藏古玩之金瞳鉴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