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旗袍女子的话,沈愈明显有些意外,不过他还是礼貌的点头“没错,我是姓沈,双字启南,单名为愈!”

    “沈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您请跟我来。”女子娇笑一声,对沈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是不是李老让你在这里等的?”沈愈问了一句。

    “也可以这么说!”她说完,利落洒脱的在前面带起路来。

    “麻烦你了!”沈愈赶紧快步跟上。

    在旗袍女子的带领下,沈愈开始与其穿堂过院,这一路亭宇楼阁,曲折回廊,拱桥流水,假山小湖,全都看了一个遍,真好似走在山水画中一般。

    沈愈觉得自家的宅子比起这醉仙居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当然,自家的宅子也不是毫无亮点,高度比这醉仙居的房子要高一些,建造的也不含糊可说是冬暖夏凉,大院子比起这醉仙居也不差。

    差不多走了接近一刻钟,才算走到这宅子的最后一进,一座六层仿古高楼前。

    李翰林此时已经在门口等待沈愈,这老头还是如往日一般精神抖擞,一点也看不出已经年过七旬。

    见到沈愈,李翰林很是高兴,“沈愈啊,你的事我听大运说了,能让徐家欠你一个人情,这是最好的一个选择,比那一百万支票强多了。

    “老徐这人我也算熟悉,他从不欠人情,以后作为酬谢,怎么也会给你几百万,就是给你徐记古玩的一个铺面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我看你气色很好,看来恢复的不错啊。”

    “已经没事了李伯伯,您就放心吧!”沈愈不想跟李翰林解释自己救人不求回报的真正想法。

    当然也无需解释,自己救人前根本不知道徐多福姓甚名谁,有什么背景,又去哪里求回报?

    况且谁救谁真还说不明白,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伸手去接那一百万?

    随着李翰林进电梯上六楼,电梯门再打开时,二人已是身处一个大厅的入口。

    “鉴风楼!”

    看着大厅高处挂着的匾额,沈愈不由心中暗道“这怎么与老道长的师尊,也就是楚州李家的鉴风楼同名?还都是六层?”

    大厅很宽敞,层高七米,人走进来就如同进入一处大殿般,厅内总面积怕是得有近三百平,南北都是落地窗,采光非常好。

    装修只能用奢华来形容,价值数十万的进口水晶吊灯,百万级的纯手工羊毛地毯,视野中所见的全部是仿古实木家具。

    东西两墙处挂满了古代名家的字画法书。

    西墙上挂有书圣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

    冯承素版的《兰亭序》。

    草圣怀素的《自叙贴》。

    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

    赵孟頫的《篆书千字文》。

    另外还有王蒙的《秋林万壑图》,倪瓒的《江岸望山图》。

    沈周的《雨中山图》,唐寅的《杏花茅屋图》,仇英的《春游晚归图》。

    石涛的《山水清音图》,王翚的《晚梧秋影图》等等。

    东墙则只有一幅巨作《清明上河图》。

    沈愈扫了几眼就知晓,墙上挂着的不管是字画还是法书全部是摹本。

    在靠着南边落地窗前摆放着六张带有软垫的花梨木椅,每个木椅旁边都有一个特制的高脚方桌,上面茶水,糕点,白毛巾全齐。

    此时椅子上已经坐着四个人,一位白发老者,一个瘦的皮包骨般的中年人,另外两个因为正低头说着什么,沈愈也看不清具体容貌,但看样子也都不年轻了。

    在每张木椅的后面甚至还有一个急救小药箱,这醉仙居可说是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六张椅子中间则是一张紫檀木八仙桌,沈愈细细看了几眼,这应该是一张明晚期的老家具。

    站在落地窗前,正好能看到清水河汇入青云江的绝美景色,不过沈愈知道有正事要办,也不敢多看。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沈愈,双字启南,是沈老的嫡孙。”

    当李翰林说到沈重楼时,四人原本在品茶,吃糕点以及交谈的动作全部停了下来,脸上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对于沈重楼表示出了极大的尊重。

    沈愈不知面前这几位是真正尊重自己的祖父,还是因为李翰林的原因做做样子,不过人家这样做了,自己也不能傻站着。

    “晚辈沈愈见过几位行里的前辈,在下在楚州古玩城开了一间小店,以后还请几位前辈多多照顾。”沈愈弯腰就是一躬。

    最边上那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先开口了“照顾谈不上,有事可以来我店里。”

    李翰林介绍道“这位是楚州古玩协会的钱老,旧货市场的《古瓷斋》就是他的,钱老店里镇店的是真正的宣德青花。

    “他与《瓷古斋》的老钱是堂兄弟,老钱叫钱庸,他叫钱平,俩人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平庸。

    “这老家伙面冷心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玩之金瞳鉴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捡漏不捡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捡漏不捡钱并收藏古玩之金瞳鉴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