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爷爷珍爱之物,不管多少钱都不能出手的,以后就留着做个念想吧。”

    拿着白瓷棋笥,沈愈来到房间北墙位置的一个衣柜前。

    轻轻打开柜门,里面露出一个定制的大型保险柜来。

    保险柜高约两米,宽一米半,深度也有一米,就如同一个双开门冰箱一般。

    指纹通过后,沈愈又输入一行密码,随着咔嚓一声,保险柜门打开了。

    这保险柜里放的并不是多值钱的东西,大部分是沈重楼生前用过的遗物。

    比如他盘玩过的文玩手串,核桃,葫芦,以及亲手书写绘制的书法字画等。

    当然还有几枚最珍贵的鉴定印章。

    这些印章在很多人眼中可说是无价之宝,因为沈重楼给人鉴定字画后会根据画的不同,分别钤上不同的印章。

    一幅画一旦有了沈半张的鉴藏印,那字画的价格往往会翻倍的往上涨。

    普通清代字画鉴定为真迹后,大部分盖的是朱文“沈重楼印”。

    碰到明代名家的真迹,比如王孟端,戴进,沈周,唐寅,周臣,仇英,董其昌,陈洪绶等画坛宗师级的作品,会加盖一枚“青云弟子”的闲章。

    若是碰到宋画以及可能是宋元名家的佚名画,会钤一枚“沈氏重楼精鉴”的白文印。

    一副古画上若是有一枚沈重楼的朱文鉴藏印,或者一枚“青云弟子”的闲章印,那会身价倍增。

    若是一副佚名古画有了“沈氏重楼精鉴”的朱文印,那立刻增值千倍甚至万倍。

    沈重楼曾经为人鉴定过一副佚名鱼龙画为宋代陈容真迹,加盖“沈氏重楼精鉴”钤印后,那幅藏家花六千块买的画上拍后两百万起拍,一千三百万成交。

    就是因为“沈半张”的名气太大了。

    一般来说,人百年之后印章都是要带入墓中的,但沈重楼早就叮嘱过沈愈,他百年之后只带那枚“青云弟子”的闲章。

    两枚鉴藏章不要带进墓中,要是沈愈有走投无路或者穷困潦倒之时,可以用这两枚鉴藏印盖一张佚名古画应急。

    说白了,就是暗示沈愈可以把印章盖到一副佚名画上,然后当作某位名家的真迹高价卖出。

    沈愈知道这是祖父怕他死后自己无依无靠,就连名声都不顾了。

    之所以把“青云弟子”章带到墓中,是怕落了自己师父青云子的名声。

    不过沈愈在祖父去世后的第一时间就亲手把两枚印章的印文磨掉了。

    从此以后,世上再无朱文“沈重楼印”与白文“沈氏重楼精鉴”印,留下两枚残章就是想祖父时可以拿出来看看。

    将白瓷棋笥小心放入保险柜中的软格里,旁边的一副卷轴画却是引起了沈愈的注意。

    “奇怪,这副画不是祖父百岁大寿时,我送他的那张蓝瑛赝品吗?这画我都不记得放哪了竟然在祖父的保险柜中。”

    沈愈将卷轴从保险柜中拿出来,然后将花梨书桌上的棋盘棋子笔墨纸砚规整一番才解开绸带将卷轴慢慢打开。

    这是一副设色绢本画,纵约一米半,横约半米。

    画中描绘的是文人幽静闲适的山居生活,

    整幅画主要由巨松、山壁、屋舍三部分组成。

    最近处为三颗高耸入云的巨松,分别以重墨、中墨、淡墨画出。

    中间位置是几栋屋舍,两位文士对坐交谈,一位在休憩。

    在屋舍下方是迂回弯曲的高山瀑水缓缓下流,似乎能在画中感受到山泉流水的叮咚声。

    整幅画不但有山水美景,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悠闲淡雅,潇洒惬意的文人意境。

    这幅画名为《溪阁清言图》,乃是沈愈古玩生涯中打眼的“纪念品”,为蓝瑛的作品。

    蓝瑛字田叔,书画双绝,其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家影响很大。

    晚明画家第一人陈洪绶就是他的弟子,因为钱塘又称武林,所以称为“武林派”。

    蓝瑛则是“武林画派”之创始人。

    这幅画是沈愈十六岁时把历年的压岁钱凑了五千块又跟祖父要了三千块,在东牛观古玩街一个包袱斋买的。

    准备在祖父九十大寿(百岁)时让他老人家高兴一下。

    清言的字面意思是高雅的谈吐,但实际上是古代文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赏花饮酒,下棋观景。

    谁知道沈重楼只看了一眼就哈哈大笑说了两个字,“赝品!”

    因为真迹沈重楼曾经见过,这幅画临摹的是不错,可惜做的有些仓促,真迹上边的印章有十几个,这幅画只是随意往上印了几个。

    最重要的是《溪阁清言图》的真迹在宝岛省tb市故宫博物院呢。

    就是这次打眼后,沈愈对于字画才算上心,到了沈愈大学毕业后,沈重楼再评价自己这个宝贝孙儿,单论字画鉴定功底已有自己的五成功力。

    默念一声鉴宝,画上未有任何宝光出现。

    但是仅仅相隔一秒,令沈愈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玩之金瞳鉴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捡漏不捡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捡漏不捡钱并收藏古玩之金瞳鉴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