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瞧瞧。”李月辰笑了笑。

    “嗯!”

    上官婉儿答应一声,转身跑出去了。

    ……

    吃过饭之后,李月辰带着上官婉儿,还有同样感到好奇的两个姐姐,悄悄来到了贞观殿旁边的西上阁外。

    现在李治夫妻俩肯定跟一群大臣在殿内陪着使者吃午饭呢,那些同行而来的就只能在外面站着等了。

    来到西上阁拐角处,就看到两排身穿铠甲的吐蕃武士分两排站在殿外等候着。

    李月辰伸出手:“看,那便是吐蕃人了。大部分脸上都有两坨红是吧?”

    上官婉儿点点头:“感觉跟胭脂很不一样呢。”

    义阳公主也笑了笑:“感觉男子脸上有着两坨红,有些好笑。”

    “不过是气候原因所致。”李月辰回答道,“要不要走近些看看?”

    宣城公主摇了摇头:“我等还是算了,若是被发现,恐怕要被阿爷责骂。”

    李月辰想想也是,便对她们摆了摆手:“好,婉儿你先与两位阿姊回去,我去听听有何趣事。”

    说完就像贞观殿后门走了过去。

    两位姐姐也没说什么,李月辰进朝堂向来就跟进菜市场似的,自由的很。

    但那里不是她们能去的地方。

    李月辰其实对吐蕃人并不好奇,只是纯粹抱着收听新闻的心思过来听听而已。

    负责把手后门的两个太监看到李月辰微微行礼打了个招呼,任由她进入侧面通道,悄悄来到了屏风后面。

    现在贞观殿正在举行宴会,李治和武则天夫妻俩在上面各自坐在桌案后面。

    看到女儿进来,也只是微微撇了一眼,没有其他反应。

    跟使者吃饭,吃的久一些也正常,于是李月辰微微探出半个小脑袋,看向朝堂下面。

    下方也是两排桌案,一排是太子和众大臣,另一边是吐蕃使者。

    坐在最前面的那个,看着年纪不大,但似乎皮肤不错,脸上的两坨高原红非常轻微,完全不像是在从小生长在高原地区的人。

    这种场合下,李治没有选择李月辰发明的那种椅子,还是以跪坐的形式来进行。

    现在恰逢姜恪去世,凉州大军班师回朝之际,吐蕃这个时候派使者过来,恐怕一场撕逼应该是免不了了吧?

    李月辰现在只希望如果一会儿吵起来了李治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就算喷不过,也别把自己气的犯病了。

    仔细想了想之后,李月辰暗自下了决定,一会儿李治要是喷不过,她就亲自上去帮忙。

    李月辰并不认为一个未来人在这个时代能在心机和智慧上玩的过古人。

    但要说到辩论或者知识量,一千年后随便一个初中生过来对他们都能形成碾压级的优势!

    李治撇了一眼屏风后面的小女儿,放下了酒杯,轻轻转着手里的保健球问道:“方才听你所言,朕倒是有些好奇,吐蕃当今赞普孰于其祖为贤?”

    屏风后面的李月辰对这句话有点疑问,当今赞普的祖父是谁?松赞干布吗?

    她对历史不清楚,但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也恶补了不少知识,松赞干布好像确实是个有雄才大略之人。

    以前历史课本上学过的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就是太宗朝的事情。

    下方的仲琮行礼回答道:“当今赞普于雄勇果敢,善于决断方面虽不及其祖,然勤政之国,下不敢欺,亦为明主也!”

    听他说完这段话,李月辰大为惊讶,想不到这个仲琮虽然是吐蕃人,但是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大唐雅音。

    能将大唐官话说到这个地步,想必读写能力也是相当不错的。

    李治微微点了点头,看表情也知道根本没把这片儿汤话当回事,继续问道:“据朕所知,吐蕃之地,土风寒苦,物产贫瘠。逻娑川之地,除杨柳之外,更无草木。那如何还能发展到如今地步?”

    仲琮沉默了两秒之后回答道:“是,乌海之南,即便盛夏仍有积雪,夏穿毛冬着皮。寒冬则入城搭帐篷而居,器物用品,不及大唐万分之一……”

    说到这里,屏风后面的李月辰点点头,现在西藏确实是这样。

    但没想到仲琮突然话锋一转:“然全国上下一心,议事自下而起,凡事利于民乃行,故此方能国祚绵长……”

    屏风后面听到这段话的李月辰差点被忍住一头栽倒在地上,一脸不可思议的抬起头,隔着屏风的栅栏看向外面的仲琮。

    吹起牛逼来能不能要点脸?要真是这样怎么现在还是类似奴隶制的社会?

    还上下一心,凡事利民先行……快拉几把倒吧,要不是论钦陵有点本事,打败了薛仁贵,再加上高反之类的原因,你们早完蛋了。

    想归想,李月辰并不为此感到气愤,毕竟外交场合嘛,永远都这样。

    李治突然提高了音调:“吐谷浑与吐蕃素为姻亲,然素和贵叛其主,吐蕃非但不助其平叛,反而纳叛弃和,夺其土地!朕派人安抚慕容氏,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盛唐大公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湛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湛阳并收藏盛唐大公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