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战役中我军实际上已经将日军第39旅团包围但很难吃掉,以后作战我们只有在运动战中寻机歼灭日军一小部,积小胜为大胜”张廷言解释道。

    张廷言的担忧终究成为了现实,前几次战役中,抗日军都是在野战中正面包围击溃日军,这使得大部分抗日军前线指挥官都将日军包围歼灭视为最终目标。

    可实际中存在刚把日军包围住,日军援军就已来的情况,己方不仅包围不成,反而遭受两面夹击。

    众人若有所思的垂着头,“此次不光各军调整抗日军,司令部参谋部也有所调整,原参谋长李汶炳卸任,为我军后勤部长,后勤部下设军需、军械两处。”

    “参谋部由谢科接任参谋长,两位副参谋长不变,参谋部下设作战处、情报处、总务处、人事处、军教处、政宣处、监察处七个处室。”

    “此次部队调整后,各部队尽快调整到位,动作一定要迅速,不能被日军察觉,防止日军趁机进攻我方。”

    “副司令,连番作战各部损失都很惨重,不知长春招募的新兵什么时候到”第三军军长邢占清苦着脸问道。

    他这一问也算是问到了会场众将的心窝里,“唉副司令,我这骑兵师长都快变成骑兵团团长了”常饶成叹气的说道,又引得身边一众将官大笑。

    “长春方向虽然招募不少新兵,但目前也只是打了几枪,扔了两颗手榴弹,今次不比以往,上次东北关东军兵力少,我方老兵数量较多,又是以多打少,就直接将新兵安排进各部队。”

    “这次沈阳周围的关东军有近5万余人,我方虽然兵力略多于关东军,但这种残酷的拉锯战容易造成新兵厌战的情绪。”

    “我以为现阶段我军不在于是否需要增援,而是在于能不能将沈阳当面这一大坨日军分散开来,他们现在聚集在一起让我们找不到机会”张廷言说道。

    “副司令,除非我军主动出击,攻其必救,否则很难使沈阳日军调离”冯沾海理解张廷言的意图,可如何打到日军的痛点上,让日军不得不分兵是一个难题。

    “我计划往辽东、辽西各派一支队伍,这两只队伍在这两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当地群众开展游击战,把日军的后方搅个底朝天。”

    “日军不得不分兵围剿抗日根据地,只要日军分兵,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张廷言自信的说道。

    抗日根据地对在座的众人来说是一个新词,包括参谋长谢科在内,都不明白张廷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而张廷言却清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抗战时期在八路军敌后战场的配合下,华北方向的日军几乎被牢牢牵制在山西、河北、河南一带,华北日军未向西再进攻一步。

    而在华中地区国民党将一直坚持游击的新四军赶走后,己方又不是打游击的那块料,这就导致在后续战役中,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无法相互配合,最终导致正面战场一系列惨败,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豫湘桂大溃败。

    “抽调一个师的兵力挺进辽东凤城、岫岩一带,依托那里多山少平原的地形,建立辽东抗日根据地,威胁关东军南满铁路。”

    “再抽掉一只部队挺进辽中、台安、盘山方向,在那里配合当地的抗日民众义勇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威胁沈阳方向的日军后路。”

    “只是辽中地区地形平坦,回旋的余地较小,不宜派出太多的部队,只派1-2个团的兵力即可。”

    “如果这两处**根据地建立,即使日军占领沈阳,他们依旧处在我抗日军三面包围之内,他们占领了城市,但广大农村属于我们”张廷言说道。

    事实上这条道路已经被证明完全可行,张廷言只用照抄作业就行,只不过如何抄好作业,张廷言自己心里也突突。

    “不知有哪支部队愿意孤军深入到辽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张廷言问道。

    听到己方需要深入到敌后作战,在座的众将也有些犹豫,毕竟需要指挥一个师的兵力深入日军后方,粮食弹药各种补给又都不一定能及时跟上,这任务难度不小。

    会场突然安静下来,张廷言甚至能听见周围人的呼吸声,气氛陷入尴尬。

    张廷言内心略有些失望,打好正面战役算得上是个将才,而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则需要一名帅才,张廷言希望多培养出几名能独挡一面的帅才。

    在座的大部分将领都已经四五十岁,已经没有年轻时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大部分都追求稳扎稳打,战场上不能一味追求稳扎稳打,也要讲究出奇制胜。

    “那我带领我们六师挺进辽东吧”六师师长何方明打破了沉默。

    何方明年纪只有三十来岁,当初是28旅的一名团长,28旅改编为第7师后,师长丁卫战死,三个团长一死一伤,只留了他一个完好无损,就由他接任了第七师师长。

    “好何师长,你尽快将阵地移交给友军,休整两天补充完物资后,挺进辽东地区,做好迎接日军反复围剿,己方要过苦日子的准备”张廷言微笑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抗战之铁血东北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东坡牧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坡牧羊并收藏抗战之铁血东北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