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草莽,刘基和他们是不同的。不同的出身,也就意味着思维方式的不同,这对刘基的影响颇大,下面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基从小就聪明绝顶,天文、地理、兵法、文学无所不通,毫无疑问是个天才。

    当然。

    像刘基这样的天才,年轻时也证明过自己。

    公元1333年(元惠宗元统元年),刘基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

    元朝对汉人的进士录取率很低,刘基考中进士时才23岁,足见其有“大才”。

    但很不幸,刘基在元朝的仕途生涯非常坎坷,因为他曾三度辞官。

    刘基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高安县丞,他在高安县丞任上还算清廉,不过,因为对上司不满,不久便辞职了。

    后来他又被重新推举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为弹劾一位御史,遭到报复,他索性再度辞官。

    如果说,刘基的前两次辞官,都是性格原因的话,那么第三次,这有些“避世”的味道。

    元朝末年,韩山童、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纷纷起义,但第一个扯反旗对抗元朝的人,其实是浙东的方国珍。

    而在方国珍起义的时候,刘伯温其实是站在元朝这边的。

    《明史·刘基传》记载: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

    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

    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基遂弃官还青田。

    方国珍起义的时候,刘基迅速被元朝起复,担任元帅府都事。

    当时,元朝有意招降方国珍,刘基认为方国珍是乱臣贼子,应当剿灭。

    不过后来上司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坚决实行招安,刘基一气之下,第三次辞官归乡,从此再不问世事。.

章节目录

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大肉大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肉大鱼并收藏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