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信马峰的劝谏之下,刘继元终于控制住了「怒火」,没有真的出兵伐辽,却也借此机会与辽国划清界限。

    当然,「划清界限」翻译过来就是合法地啃老。儿子不再孝敬爹了,但爹还得养着儿子。刘继元的政治手腕简直登峰造极。

    纵然刘继元具有政治家的冷血无情和炉火纯青的权术手腕,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劳。腐萤之光岂可与皓月争辉?宋太宗用碾压优势将其灭亡。

    不以成败论英雄,亡国之君不一定都是昏庸无能之辈,比如后蜀孟昶,前文亦有他扳倒托孤重臣的精彩故事,其所表现出的智慧不亚于除鳌拜的康熙。如今回顾了刘继元短暂的执政生涯,也不难看出他的智慧和胆魄,个人认为刘继元在皇帝圈儿里起码是中上水准。

    宋太宗赵光义终于结束了「十国」,集齐了最后一个亡国之君。赵光义对待亡国之君是什么态度呢?

    赵光义曾对左右近臣提到过「乐不思蜀」的典故,对司马昭的做法甚为鄙视,说亡国之君或多或少都有昏懦之处,不然得话,岂能被你俘虏?人家既然服软了,认错了,你司马昭为何还要以「何

    乃似郤正之言」戏辱人家?随后赵光义就表示即便是像人民公敌刘继元这样的顽固分子,我都能厚待于他,唯恐不能安抚他。

    赵宋对亡国之君的确做到了宽宏大量(李煜除外),体现了大国应有的胸怀。

    有史书记载说刘继元投降后,先前被外放的刘继文仍占据代州,在契丹的援助下拒不投降,坚持抵抗,兵败后逃往契丹。但更多的资料记载刘继文是在刘继元投降之前就逃到契丹的,不存在坚持抵抗这么一说,比如《辽史》就明确记载说5月刘继文、卢俊逃到契丹,6月刘继元才投降。

    在刘继元投降后,就没人继续抵抗吗?别忙,还真有,此人也是刘承钧的养子,名叫刘继业。

    刘继业坚持抵抗,且指挥得当、应对得法,竟让宋军吃了点儿小小的苦头。赵光义久闻此人大名,想要他为自己效力,就下令停止进攻,让刘继元给他写信劝降。读完刘继元的劝降信,刘继业在城头上悲恸大哭,「臣等皆愿死战,陛下为何先降?」向着北面行再拜大礼,随后奉主公之命,缴械投降。

    一国易得,国之栋梁难得。赵光义非常欣赏刘继业,抚慰良久,随后复其本姓——杨,并且摒弃了具有浓郁北汉元素的「继」字,止名业,于是刘继业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杨业。

    再到后来,他和儿子们的名号妇孺皆知——杨家将。

    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

五代十国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无臭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无臭蛋并收藏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