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旭在王坚的陪同下,跨过门坎,步入龙门书院。

    虽然大荒社稷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座修行者的学府却依然保持着清幽的环境,仿佛独立于尘世之外,不受外界纷扰所侵。

    唯一的区别在于,如今书院内的弟子数量显著增加,以至于这林间道路人来人往,都显得有些拥挤。

    过去,书院的学生主要以权贵子弟为主。

    尽管龙门书院有统一的服饰规定,但这些富家子弟总能别出心裁地展现自己的财富,竞相攀比——一个个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而今天,随着顾旭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大批平民修士得以入读书院,并逐渐成为主流。

    再加上朝廷大力推崇节俭之风。

    就算是出身富裕的学生混在其中,也都保持低调,不敢再像以前一样披金戴银、履丝曳缟。

    顾旭穿过假山怪石,跨过溪上小桥,来到了白墙灰瓦、古朴典雅的“思齐堂”门前。

    看着这座熟悉的建筑,他轻声感叹道:“回想去年,朕还在这地方,与沈丘等人一同画符,为了一个教习的位置各施手段。如今想来,真是恍如隔世。”

    听到顾旭的这番话,王坚也不禁陷入了回忆。

    去年,正是在此地,他亲眼见证了符道领域中极具突破性的“八卦逻辑电路”与“火字符”的诞生。

    那时他就感觉到,顾旭绝非池中之物,未来必然会扶摇直上,在大荒闯出一番大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然而现在,当他转头看向身边这位年轻的皇帝时,他只觉得哪怕是过去对顾旭最大胆的预期,都显得太过于保守。

    毕竟,谁能想得到,一个仅有第三境修为的驱魔司小官,竟能在短短一年之间,超凡入圣,颠覆乾坤,开辟新朝?

    想到这里,王坚朝顾旭拱了拱手,恭敬地说道:“是微臣眼拙。当初见了陛下的惊世之才,便应料到陛下乃是神仙转世,天命所归。”

    “朕听洛川提及,王公昔日曾有意收朕为弟子,承袭衣钵?”顾旭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臣惶恐,绝无此意。”王坚闻言一惊,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眼前这位,不仅是当今的皇帝,更是他的师祖。

    若他当初真的将其收为徒弟,那无疑将是欺师灭祖的大逆不道之举。

    “王公,不必如此紧张,”顾旭微笑着说道,“朕并非那等蛮横无理的暴君,怎会因这点小事而怪罪于你。

    “况且,今日我们的身份,不过是两名应邀而来的普通符师,切莫让外人察觉出任何异样。”

    他一边说着,一边率先步入“思齐堂”内。

    王坚紧随其后。

    …………

    如今思齐堂的墙壁上,已不再是如过去一般,一片洁白,空空如也。

    相反,墙上挂着一圈如艺术品般装裱起来的符篆。

    其中,有经过改进的“太上北极镇魔杀鬼符”、“烈炎真符”、“风行符”等传统符篆,也有别具一格的“八卦逻辑电路”和“火字符”

    俱是来自顾旭的创意。

    这一年里,龙门书院对顾旭这些符篆的态度,经历了多次的戏剧性转变。

    起初,这些符篆引起了众人的极大震惊和浓厚兴趣,他们纷纷竞相研究,期望能从中有所领悟。

    之后,当顾旭一日之间被扣上“叛国罪”的帽子,成为众人眼中的反贼时,书院的符师们纷纷将这些独辟蹊径的符篆弃之如敝屣,避之唯恐不及,更无人敢再深入探究。

    再后来,待到天行帝驾崩,顾旭登基称帝,这些符篆再次成为了全天下符师们争相追捧的宝贝。

    一时间,似乎画不出这些符篆的人,就隐隐等同于不忠于大夏,不忠于皇帝。

    此时此刻,若是随便从书院里抓一个符师来问他“当今陛下改进过几代‘杀鬼符’”或是“陛下是在何时何地因何原因设计出‘火字符’”之类的问题,想必他们都能够对答如流。

    …………

    思齐堂的正中央,一面巨大的光幕凌空悬浮。

    数十名符师围绕其旁,一边热烈地讨论着,一边他们伸出手指,在光幕上不断地比比划划。

    他们手指划过的地方,光幕上便会留下色彩不同的痕迹;而当他们用手掌轻轻抚过,这些痕迹又如雪花般消融,不复存在。

    这是顾旭数日前设计的阵法。

    它模仿了前世的白板,为符师们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共同进行“头脑风暴”的绝佳工具。

    在这群符师之中,顾旭的目光不经意地捕捉到了一个老熟人的身影——

    此人身材瘦高,头发略显稀疏,整个人看上去像一根竹竿。

    正是曾经虚心向顾旭请教、甚至搬着小板凳前来听顾旭讲课的书院符道教习。

    在因果法术的掩护下,顾旭走上前去,混入人群之中,倾听符师们的议论。

    只听见杜远指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长生从斩妖除魔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布丁三分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丁三分甜并收藏长生从斩妖除魔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