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森控制着眼珠子在矮山附近飞来飞去,但突然便看到,有个公公模样打扮的人,骑着马,带着四个护卫,上了矮山。

    陆森‘解散’了隐密之眼,站起来,去了院子那里,没等多久,便见到那个公公小跑了过来。

    对方站在栅栏之外,对着陆森拱手道“陆真人,官家遣小人过来代为传话,明日务必要上朝,有要事相商。”

    陆森想了会,应了下来。

    这公公见陆森同意了,便松了口气,立刻离去。

    陆森也没有想太多,现在他已经打算懒得理朝廷的事情了,明天上朝就上朝吧,反正这么久没有去,偶尔去站着看看戏,也无妨。

    等到第二天凌晨,陆森出现在宫门口,这个时间段算是比较早了的,往日此时并不会有多少人等着,但这次,大部分的朝官居然都到了,而且个个神色严肃。

    真出大事了!

    陆森一看众人的神色便明白了。

    他也没有多话,只是走到汝南郡王旁边。

    汝南郡王的肩膀,照旧趴着那只小绿龟。他见着陆森,便微微笑了下,算是打过招呼,随后便说道“贤婿,待会上朝,多看少说,莫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

    陆森抬抬眼皮,点头算是答应了。

    很快宫门就开了,比平常还要早了一刻钟左右。

    文武百官进到大殿上,赵祯早已坐在龙椅上等着他们了。

    而此时赵祯的脑袋上,绑着一条白色的布带,他整个人双眼无神,眼睛下方黑了一大圈,明显没有休息好,看着极是萎靡。

    而偏偏他的双颊又是艳红色,似乎血气旺盛,看着极是矛盾。

    “今日我亦不多说废话了,直入正题。”直视左手撑住自己的脑门,又用力按了下,才说道“昨日西北那边发来军情,永兴军路大败,二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西夏骑兵逐之。秦凤路狄青救援,这才稳住了后续的溃败,但亦损失五万左右,且退兵五十里,全军士气大跌。”

    听到这里,文武百官们个个面露惊骇之色。

    只有少数早收到情报的重臣,如包拯、庞太师等人,才没有多少表情变化。

    只是他们的表情,一直都不太好看罢了。

    陆森轻轻地叹了口气,他早有这种感觉。

    只是没有想到,居然成真了。

    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明明都兵临城下了,再努力一把,就能把西夏的京都兴庆府打下来,但因为惧怕辽国的威胁,硬生生拖了一个多月才重新开战。

    一个多月……在兵贵神速的战场上,足够西夏把后方的大军重新调派上来了。

    当下有言官站了出来,怒斥道“折家为何犯下如此大错,明明已是我方优势,居然攻不下兴庆府,还累得大军溃败,该死。官家,臣谰议,剥去折家所有人官身,令他们三族自缚双手,回京请罪,等候发落。”

    也不怪这言官如此愤怒,任谁听到本要胜利的战事,居然搞成目前这样子,都会血压上升。

    “不怪折家。”赵祯轻轻摆了手。

    另有言官站出来,不解地反问道“他是永兴军路的大元帅,战略皆由他们制定,如今出了大错,难道不是由他们来顶罪,还要我们文官去给他背……”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这个言官愣了下,恍然大悟,又拱拱手“官家,臣说话不经思索,勿怪,刚才的进言臣吞回肚子里。”

    说完话,他脸色火辣地退回到了群臣之中。

    不但是这名言官,几乎所有人都猜到了,前线发生了什么。

    监军……夺权。

    之前永兴军路的监军是陆森,而陆森与折家交好,甚至算得上半个亲戚,因此陆森肯定不会对折家的军略说三道四,即使有意见,也会好好商议。

    但现在的监军,王安石可不同。

    这人是出了名的顽石,固持己见,但偏偏他在政务上有很深的见解,因此他的固持己见,都是对的。

    而庞太师也很欣赏这位后进,对他颇是照顾,所以王安石便能以三十岁的年纪,走进朝堂与众大臣们议理政事。

    甚至为了锻炼他,庞太师还力排众议,将其派去永兴军路,接替了陆森的监军一职。

    只要这次西夏攻略一成,王安石便可扶摇之上三千里,直入中书门下,成为新进朝廷重臣。

    但没有想到,却出了这档子的事情。

    能站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没有几个是白痴的。

    他们清楚,以折家的能力,即使是短时间内打不下兴庆府,也不会溃败至此。

    定是有人硬生生改变了折家的军略计划。

    而这人,除了监军,不作其它猜想。

    庞太师感觉到脑门一阵阵抽搐,忍不住脸色通红,然后又变得铁青。

    此时赵祯站了起来,愤怒地说道“除了永兴军路大败之外,兴庆府派出的使节昨日已到达四方馆,他们递上文书,要我大宋俯首认罪,承认战败,割让秦凤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这个北宋有点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翔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翔炎并收藏这个北宋有点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