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河流纵横,水草丰美,宜牧宜耕,更兼控制着兰、凉二州之间的通衢大道,位置其实十分关键。把邵家部迁过去,控制住这个地方,休养生息个十来年,待其实力恢复之后,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俯瞰兰、凉二州。

    “另外,大发灵州河西党项之梁家部、罗家部、杨家部,无论老幼,悉数征发,前来青唐。先让他们的头人快马加鞭,赶来见我。”邵树德又吩咐道。

    “大帅,三部加起来有约四万众,如何安置草场?”

    这三部,基本都是胡化汉人,一如当年的会州白家。这几年大力去胡化,但生活方式摆在那里,不可能完全与汉人一样。

    “邈川部头人昨日才来降,不够恭顺。过两日,某便集结大军,问问邈川部头人,愿不愿意去灵州放牧,他应是愿意的。”邵树德冷笑道“邈川部的草场,给梁氏。”

    “梁氏这是占了大便宜了!”陈诚心中暗想“邈川部是四五万人的大部落,湟水流域几乎是他们一家说了算。梁氏占据这些草场后,好生经营,数十年之后,便是青唐大族。梁氏家主有个小女儿,一直在大帅身边服侍,比一般侍女更受大帅喜爱,应有这方面原因。”

    “杨家部,到星宿海、安人军一带放牧。之前被征讨了几个小部落,草场空出来了,便给杨氏。”

    “威戎军、鱼海军一线亦有空出来的草场,给罗氏。”

    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后,邵树德终于止住了下令。

    各部大迁徙,颇有后世慈父的风范,就是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不过如今身边猛将如云、雄狮数万,只要那些部落一开始不闹,去了新的地方后,也没必要再闹了。

    “明日就率军南下,某要巡视宁边军、积石军。”

    七月十三日,邵树德留归义军四千五百步卒守青唐城,自领蕃汉兵马五万余人南下。同时传令给经略军关开闰部,令其渡河南下,绕道至积石军。

    数万大军南下,吐蕃诸部又分裂得很,自然吓得魂不附体。如果不想走,自然只有献上贡赋,表示恭顺。

    牛羊马匹,邵大帅已经收麻了。

    青唐吐蕃数十万人,大小牲畜总量千余万头。缴获的丁口、牛羊,大部分发还了回去,但这只是文字游戏——很快各部又以贡赋的名义献了上来。

    不过邵大帅还算有良心,他差人问了一下。有些部落被抢得实在厉害,如果一点不发还,日子怕过不下去,只能要么投靠别的部落,要么干脆造反。这不是他的本意,因此又还了一些。

    总体而言,青唐诸部进献了大牲畜四十余万头、羊二三百万只。此前在河西还缴获了牛羊马驼一百多万,此行收获还是可以的,而且以后还能细水长流,每年收个大小牲畜百万头左右。

    不要小看草原的财富。他们穷,是因为没法把牲畜变现,同时对汉地的各种商品又有极大的需求,偏偏中原朝廷还不想跟他们做生意,偶有一些互市,也多半出于安抚目的,且时断时续,不能长久。

    邵树德读史书,得知前燕塞北之战,“后遣抚军将军(慕容)垂、中军将军虔、护军将军平熙帅步骑八万攻敕勒于塞北,大破之,俘斩十余万,获马十三万匹,牛羊亿万头。”

    这个“亿万”缴获多半是吹牛了,但俘斩数字及马的数量应该是真的。马这种东西,如果草原政权不特意办马政,也不会多的,牧民不爱养。因此,真实缴获数量应该是以千万计,绝对不可能有亿,后世内蒙古牲畜存栏量也不过一亿多。

    不过即便只有一两千万牲畜的缴获,也十分惊人了!雨水充沛、气候温暖,草原游牧民族的好时光啊!国朝初年,朔方、河西、陇右三镇都能生活二百五十万游牧人口,牲畜当在八千万左右,这是何等巨大的一笔财富。

    汉地与草原,若互通有无,岂不是大家都很爽?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互信。

    考虑到再过六七十年,气温就要陡降,降水也会随之变少,解决草原问题,必须抓紧了。

    一路走走停停,七月二十五日,邵树德经承风岭(贵德峡)、树墩城,抵达宁边军城。充当先锋的银枪都五千骑则已经渡河完毕,进占了河东南对岸的静边镇,即积石军城。

    从积石军往东一百二十多里,可至廓州达化县(今尖扎县西北),再往东三十里,至廓州理所广威县(今化隆县西南),城内置宁塞军,管兵五百人。

    廓州东南行三百九十里,可至如今的陇右镇幕府所在地河州枹罕县。

    积石军往西八十里,可至宛秀城(今共和)。此为天宝十三载,哥舒翰收黄河九曲之地后所置。城内有宛秀军,后更名为威胜军。

    积石军西南六十里至洪济桥,北周年间置洪济军镇(今共和西南),哥舒翰置金天军。金天军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黄河九曲这个优良牧马地的最西处,也是天宝年间的国朝边界。

    积石军,四通八达,说一声交通中心不为过。而且国朝曾在此屯田,城内如今还有不少居民,有佛寺,商贸、百工还算可以。

    此地,当驻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晚唐浮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晚唐浮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