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家里都有余粮。很多人家里都被分了地瓜、土豆等作物的种子,已经种了一年。

    收成很多,比传统粮食的产量要高许多。到了第三年,百姓们都留种,自种了一些。这是指数级的增长,慢慢的便会更加的好。

    不可能等到培育的亩产夸张的程度,才开始推广种植。而是要一边培育,一边种植,不断的改良。目前种了土豆、地瓜的人家都被官府分了家畜、家禽过去。他们的粮食有了富余,自然要开始养肉食。

    开封府的百姓这两年感觉天天都像过年,税少了,挣的多了,也没人欺负他们了,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但现在却实实在在的实现了。

    相比起百姓们,皇帝以及各种的大臣才更加的惊讶。

    他们早都知道王言牛逼,但是许多人没有去王言治理过的地方,并没有实实在在真感受。给朝廷交钱的,也就只有一个杭州。剩下的,他们见识到的就是王言整人有多狠,并没有直观的概念。

    这一次他们看到了,就在他们的拖后腿中,王言用两年的时间,把开封府治理的焕然一新,简直亮瞎了他们的狗眼。

    但该反对改革的还是反对改革,没人愿意在自己的身上动刀,都是世代积累而来的财富,也是世代赚习惯了的财富。骤然减少,谁也受不住。

    但是赵曙受的住,他太受的住了。两年时间,他收拢了权力。真要说起来,他是不比太祖、太宗对于国家的掌控力度差的。当然,那有个前提,就是王言要听他的话。…。。

    赵曙并不怀疑王言的衷心,因为有西北之事在前,他是十分相信王言的,并为王言的愚忠窃喜。

    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赵祯要压着王言,不让王言上位。若是王言早早的上位,大宋该是何等程度?

    不过没关系,他会让王言上位。

    治平三年(1068年)春,赵曙决定扫平岭南诸夷,调韩琦南下总领战事,拜欧阳修为相,顺势升王言为参知政事。

    王言升官了,成了王·推忠协谋佐运功臣·银青光禄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柱国·广陵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言,他的官职更长了。

    看官职就能看出来,他不是多位"参知政事"中的一个,因为他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及"集贤殿大学士"这两个官职,这是宰相的标配。在名义上,他是副的文相。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就是宰相。

    王言又一次的在大朝会上表了决心,傲视群臣。

    散了大朝,王言又是跟着欧阳修等人一起回到了政事堂。赵曙高坐,欧阳修次之,王言再次。这次就不看年纪,而是看官职了。

    「王卿素有涂抹大宋江山之心,如今总算是得偿所愿了啊……」赵曙笑呵呵伸手示意,让王言主持小会。

    王言拱了拱手:「全赖官家信重,臣心中惶恐不已,唯恐行差踏错,误我大宋。」

    「王卿谦虚了。闲话少说,开始议事吧。」

    「治国先治人,变法先变官。而今全国推行新法,不似开封府一地。须得用之人,去往各地监督,避免地方上下勾连,对抗朝廷。是以今日第一件事,便要找些合用之人。诸公以为如何?」

    「王相想调谁入京直说便是。」富弼在一边笑呵呵的。

    「我就喜欢直说,是怕诸公温吞久了,不适应。」王言笑了笑,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名单,递给了赵曙,他说道,「王安石、冯京、范纯仁、范纯礼、欧阳发、章惇、吕惠卿……种谔、张大……等,皆能力卓群,能臣干吏,国之猛将。可替我等前驱,监督新法推行之事……」

    上位第一件事,自然是排除异己,肃清朝堂。王言把各种位置都插上自己人,那么当然无往不利。

    但是想要拿下所有的关键位置,那是不可能的,不说群臣的派系利益,就是赵曙也不愿意,毕竟那是真让王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架空了皇权,万一王言冷了,有贴心的手下给批衣服怎么办?

    所以这一天的会议,大家没讨论别的,工作全都压了下来,就为了争取各个位置。当然,是别人跟王言争取。

    王言适当的退上两步,回头再挨个收拾就是了,主要还是先把他的人安排上来。

    至于其他的改革,那就都有成例了,直接推行便是。不外乎再多一些漕运、盐铁等等。他上位,目的就是在于杀。

    这是有共识的。

    从古到现在的治平年间,历朝历代的权臣、变法大臣、酷吏,都没有好下场。

    王言已经集齐了要素,军政事全都插手,他甚至直接调西军、北军的大部分力量南下,要不他怎么把种谔等人都带出来了呢。

    就是要硬推行各种政策,不服的,大军镇压,他也同时进行军队的更细致的改革……

    他上位了,对于赵曙等人是刚刚开始,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结束了……

    日常感谢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楞个哩嗝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楞个哩嗝楞并收藏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