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呢确实是有。

    那种灌木植株和中原的笋有些相似,节节攀高,但是生命力极强,就如同传说中一般,即便是在被太阳蒸干的荒漠里也能浴光生长,大约便当是扶桑树了吧。

    有些扶桑树,还会结果,长的象梨,其叶如桐,色赤红,甘甜多汁,非常可口。

    众人听得均是稀奇,继续催慧深讲述故乡风土。

    慧深也讲得起劲,说扶桑国人信的本是外道旁法,祭祀戴狗头起舞。

    国中遍地奇花异果,有一种树叶,能让人食用以后异常兴奋,致幻发狂,还有角长数尺的神牛……

    把这四兄弟听得啊,时唏时嘘,大半天的功夫一晃就过去了。

    傍晚时分,三位苦哈哈兄弟推门而入,不用问,必是元老大要等的正主。

    一进房间,弥漫着的辣油香气就勾出了三条魂魄,

    他们见过金钱,见过美女,苦行道心从不为所动,可他们何时受过这般诱惑?

    于是也未经几句寒暄,三人便加入了饕餮战团。

    看这鲸吞狮咽的气势,只要此时将沾了辣椒的馍送到他面前,你想问什么,还有套不出真话的道理?

    尤其这个大连翮祖,还真是个爽快人,嘴里嚼着馍,依然滔滔不绝,把馍渣喷得漫天飞舞。

    华夏出昆仑,关外的这些部落虽然粗鲁,一谈起祖宗,那可都是大有来头。

    他先从长生天滕格里开始掰扯,撑犁,祁连,其实都是同源词汇。

    祁连即天,大连,就是天下之大者,是天生的贵族。

    这大连氏在高车国,一直世袭着等同于中原丞相的长老席位,只是在近年略显凋敝,反被后起的狄氏盖过了风头,颇有几分不如意。

    那个倭国人苏我高丽不断点头应和,因为这大连氏和他们的国家也有极深的渊源。

    倭国此时政体仍和关外部族十分接近,他们的丞相也叫大连。

    现在国中六氏大连互相制衡,王权衰落,政局混乱。

    苏我家本就是由中国渡去的豪族,此时一些族人又不得不选择渡返故土,暂避风头。

    苏我高丽本人其实出生在朝鲜(如书首楔子,半岛上古已称朝鲜),倭国和百济的贵族相互通婚,因此他和百济国宇文本柕尚有表亲之谊。

    宇文本柕出自鲜卑宇文部支族,鲜卑诸部风俗各异,这支宇文族人有个特点,他们有髡头的风俗,就是把头发自额头到顶门剃光,倒背在脑后抓个发髻,这种发型在人群中很容易辨认。

    远古宇文部和北扶余互为睦邻,共济辽东荒域。

    后来南方的舶来扶余,也就是吴人,在汉江以南建了个小国,叫做十济国,据说是因有虞氏江东十家渡来而得名。

    十济国因为时常受到北方高句丽部落的威胁,必须招兵买马,于是自称南扶余笼络诸部。

    宇文本柕的这个支族,就是此时投靠十济国的。

    三国时期吴王遣百舟济海,派遣万余兵马北联公孙渊,结果兵马到的时候公孙渊已经降魏。

    公孙为表忠心斩杀吴使,使吴国舶来的万余大军滞留在了十济。

    万人甲兵当时在半岛是什么概念?

    就算是与汉四郡杂居的大族高句丽都没有这么强的兵马啊!

    十济国因此更名百济,成为半岛大国。

    这批吴人军队里,有一名将官叫虞朔,是东吴名臣虞翻的孙子。

    他知道海中倭国也有许多吴越移民,因此主动要求出使倭国,开启了百济和倭国的高层接触。

    有虞氏出虞渊极西之地,西称秦,南称楚,朔即弦月,上古弓月古城就在虞渊。

    因此在倭国历史中这一节便记为太秦(大西)弓月君渡来,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

    此后百济倭国王族世代联姻,由于上任百济国君三斤王无子,新的国君只能从流离倭国的王族支系请回,苏我高丽的父亲苏我韩子也就趁这个机会随百济新君渡回天津大陆。

    宇文本柕的祖上曾经和后燕慕容氏交战被俘。

    当时后燕主君慕容垂一看这发型,嘿,还以为是个倭人,便赐名慕容倭奴收为义子。

    直到后燕亡国,宇文本柕的爷爷宇文非,才恢复了本姓。

    只是此时再回到百济,已经没人待见了。

    他的父亲宇文斯已经沦落到等平民出身,若不是受到客居的倭人贵族苏我氏照拂,到他这一代说不定便会彻底脱离贵籍。

    元法僧这还什么都没问,三个人已经被红油馒头把家底儿全倒出来了。

    这样的谈话多敞亮!

    小龙王略作试探,这三个人跑到嵩山修行的目的果然并不纯粹。

    只不过呢,他们都是急于搭上关系,想得到大魏官方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在各自国家恢复家族势力。

    庆云心下暗自思忖,若是他们得知了小龙王的身份,那还不得一个个兴奋得眼睛都发绿,尤其是配着被辣椒蛰得鲜红的嘴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兰若蝉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扫叶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扫叶僧并收藏兰若蝉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