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在报德寺见到的尔朱新兴,魏王早看出他是太子眼线,于是将他也派到了兰若寺兽苑。

    兰若寺是京城一日路程内最适合潜伏,打探消息,逃避盘查,随意来去不被察觉的所在。

    魏王以为太子势力在此必有蛰伏,而且势力可能还不小,

    因此希望我们可以顺着尔朱新兴这根藤,摸一颗大瓜。”

    说完这段,元法僧又顿了顿,蹙了半天眉毛,终于相似做出什么重大决定一般,继续讲了下去,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本是我元家的家事,

    也是一桩极大的隐秘,本不方便说于诸兄妹。

    不是为兄不信你们,是你们知道以后会多担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不过这件事情一旦查出结果,估计也很难再瞒住世人。

    今日宝念大师又说得那般艰难,我便不怕说与各位,希望大家也能助我一臂之力。

    嗯,魏王怀疑,怀疑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没有死。”

    众人一片惊讶之色,但又极力压抑着不敢叫出声来。

    冯太后,确切地说应该是当朝太皇太后,只是民间称冯太后更为简练习惯。

    那可是一位传奇人物。

    她生于燕皇世家,知书达理,识礼通政,辅佐三朝,垂帘两代。

    她如果还活着,只要还有口气在,无论以何等身份何等方式活着,

    以她的地位人脉,那依然是动动手指朝野上下都要颤三颤呐。

    元法僧早就料到诸人的反应,继续解释道,

    “魏王疑心大常侍苻承祖用调包计诈称太后已死,助她金蝉脱壳,逃离深宫。

    冯太后不过花甲之年,身体精神依旧健旺,临终前从容下懿旨要求简葬,却莫名染恶疮暴卒,面目皆非,实在令人生疑。

    若魏王揣测不差,她最可能的去处,便也在这少室山中。

    可是就在魏王着手调查苻承祖的时候,他也离奇身亡。

    而且是因为误杀宫女畏罪出逃,坠落山崖,连尸首都寻不到。

    冯太后笃信佛法,藏在这少室山中最合她性情。

    故而魏王着我留意一下这里的比丘尼,看看是否可以寻得些线索。

    在事实查明前,不可调用任何朝廷的力量,以防太子党或代地贵族知晓,起意裹挟太后。

    太后本就恋旧,对今上南迁从汉俗的举措称不上完全赞同,只是也并未直言反对而已。

    她避世隐遁,未尝不是因为新旧两派朝争让她实在左右为难。

    但如果太后被代地那些白发王族利用亲情裹挟,那就很难揣测会不会做出不利于今上的表态了。

    但是魏王又着实想念太后,希望真的有再见之期,因此必须做第一个找到她的人。

    今天听到宝念大师提起后山尼庵如此神秘,说不得也是要探上一探。

    但是仅凭大哥一人之力,料来是很难找到机会的,所以,所以……”

    “大哥,你既然以诚示之,如此相信我们。

    那还有什么说的?

    怎么干,你说。

    无论是刀山火海,也跟大哥走这一趟!”

    庆云这个人,虽然多虑,但做决定却从不拖泥带水。

    此时他把胸脯拍得砰砰作响,那显然已是打定主意了。

    “大哥,我也去!”

    刘赢的话不多,意思却很明确。

    元法僧再看祖暅之,只见他笑容可掬,微微颔首,显然是愿意。

    那两个小妮子虽然斜撇着小嘴没有说话,但神色间也丝毫没有半分不想上船的意思。

    于是他们就把头凑在一处,合计起这闯庵大计了。

    这头一件事,就是侦察,这几天先在后山跑跑,寻寻尼庵的大概位置。

    其次呢就是派瓠采亭,殷色可二女,以讲经的名义稳住“天下第一高手”候选人之一——觉法大师。

    而剩下的四位绅士呢,就要去做那扒尼姑庵墙头的大事了。

    几人计议既定,第二天庆云就陪元法僧上了少室山。

    山路蜿蜒,尽头处又是一处庙宇,坐落在两峰凹处,像似一处关隘,守住了后山要扼。

    元法僧拍了拍庆云肩膀,两人便假作揽胜的信徒,虔诚地走进寺内。

    等到二人看清大殿内坐镇的沙门,只能无奈挤出一脸苦笑。

    空空空空大师依然是一脸慈祥,只是把庆云看得如背生芒刺一般,非常不自在。

    “两位亲今天好兴致,竟然跑到这荒山僻岭之地。可是专程来听贫道讲经的?”

    “大师,贫道听闻少室山中玄刹隐逸不可胜数,便想见识见识。

    多烧香多拜佛,都是修行的助益。大师以为然否?”

    庆云前些日听破落汗讲过沙门规矩,这时候想要拉近和空空空空大师的距离,不自觉得就称起了贫道。

    “神佛皆相。佛如恒河沙数,多拜何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兰若蝉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扫叶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扫叶僧并收藏兰若蝉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