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前还真的是不占据绝对的优势。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旦应付不过来,说不定就会翻船。

    “不早,现在昭告出去刚刚好。”老朱一脸笑容的看着韩度。

    “可是”韩度还想要再说些什么,却被老朱挥手止住。

    而后说道“朕知道你是担心那些从事粮食买卖的商人,担心他们的反扑,但是你想过没有,该来的总是会来的。难道你等到几个月后再昭告出去,他们就不反扑了?”

    韩度皱眉,试探着说道“就算他们会反扑,应该也不会有现在这么猛烈啊。到时候他们散落各地收粮,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老朱看着韩度摇摇头,过来片刻才冷笑着说道“你也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在四处收粮,难道你忘了,朕为什么要弄出这个大明皇家粮业出来?不就是为了收粮,来平抑粮价吗?如果让这些人都把粮食给收走了,到时候朕再下旨,又有什么用?”

    老朱气的龙袍一挥,不去看韩度。

    韩度闻言,浑身一震,眼里露出豁然开朗的神采。自己只在意如何尽可能的减小遭到粮商反扑的影响了,却没有想到,真要是等到新粮出来再昭告皇家定价收粮的消息,恐怕是为时已晚了。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这些粮商虽然没有聚集起来的机会。但是他们也有着就地收粮的优势,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会明白手里有粮才是硬道理。只要把粮食收起来,无论朝廷下什么样的旨意,都是无可奈何。

    而由于即便是老朱下旨,百姓得到消息的时间绝对是远远晚于商人的。因此,只要商人趁着百姓不明所以的时候大肆压低价格收粮,到时候就可以让老朱连一粒粮食都收不到。既然没有粮食,那老朱这粮业岂不是名存实亡?手里没有粮食如何平抑粮价?

    这粮价到头来,还不是那些手里有粮食的粮商说了算?

    相反,提前几个月昭告天下却是不一样了。百姓有足够的时间得到皇上定价收粮的消息,只要粮商给出的价格低于皇上的价格,那百姓就可以握住粮食不买,等着皇上来收,至少不会吃亏。

    如此一来,老朱平抑粮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陛下明见万里,微臣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了。”韩度想明白了服气的回道。但是随即苦笑着说道“如此一来,陛下要面对的压力可就大了。”

    谁知道老朱听了,不屑的一声冷笑,问道“压力?什么压力。就凭这些个商人,也有资格给朕压力?”

    韩度被说的哑口无言,瞪眼看着老朱。心道,你不会以为这些大粮商背后都是空无一人吧。这个时代,没有朝廷的人给他们撑腰,他们岂能做大?

    不过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是出乎韩度的预料。按照韩度的估计,老朱这样肆意妄为的做法,自然会引得粮商背后的朝臣不满啊。不管是出于维护他们的利益,还是为了不让老朱轻易的得逞,也应该出手表示一下才对。

    可是没有。

    两天之后的朝会上,没有出现任何韩度估计当中的情况。整个朝会从头到尾,一片风平浪静,根本就没有人提起两天前老朱下的那道旨意,好似老朱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的一般。

    没有一个人,胆敢有一丝一毫的意见。

    亲眼见到这一幕,韩度猛烈的几个深呼吸,才让自己平静下来。以前韩度一直都对老朱开国帝王的威势,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今天,韩度算是见识到了。

    什么是乾纲独断?

    什么是金口玉言。

    这就是!

    看着老朱高坐龙椅上顾盼之间,俾睨天下的霸气。韩度没有欣喜,心中反而是升起一股畏惧。这个时候,韩度才有些明白,为什么汤和要劝自己行事要谨慎些,不要胡乱插手不该插手的事情。

    下朝之后,韩度还被老朱召到面前一阵耳提面命。

    “镜子回收宝钞的事情,你要抓紧,另外新钞也要不断的加印。”老朱忍不住吩咐道。

    韩度虽然也在加紧做这些事情,但是不明白老朱为什么这么急,抬眼不解的看着老朱。

    老朱笑了笑,随意说道“朕也不瞒你,朕之所以急切,那是因为内廷没有钱。现在的情况你也看见了,朝廷处处吃紧国库空虚。因此,想要在八月把定价收买新粮的事情继续下去,便只有靠你这边的新宝钞了。”

    韩度听了,这才发现。原来老朱以前不是在装穷,他是真穷。偌大的皇宫,竟然连采买新粮的钱财都拿不出来。想到这里,韩度低头便回道“臣遵旨,臣一定竭尽全力,印出足够的宝钞。”

    接下来,韩度自然加紧督促印钞局,不停歇的印制宝钞。

    可是还没有等韩度忙几天,汤和就差人上门通知韩度。

    来人一见到韩度便给了韩度一张请帖,笑脸不改的说道“韩大人,我家公爷请大人届时赏光。”

    初八,黄道吉日,宜开业。

    汤和是准备在初八这一天,把筹备已久的海鲜楼给开张。

    可是韩度看的眉头一皱,感觉汤和颇有些急不可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烟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阳光下写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阳光下写字并收藏大明烟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