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如此,未免也太狠了。”袁绍失望不已的重重的一挥手说道。

    帝王之家,无情义,这一点他比谁都懂,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快,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狠,竟然连亲兄弟都要谋害了,甚至到后面,还鼓动谣言,四处攻击,引发邺城波动。

    听到这话,许攸眼神一凝,知道时机到了,大声说道“主公,此事不可等闲,必须立刻做出决断,邺城已然流言四起,这不但对三位公子是个打击,也会辱及主公的名声,必须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一旁的审配面色一惊,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许攸,这算什么大事,主公一时愤怒,还可以理解,你堂堂主公谋臣难道看不出来,这只需要一张告示就能解决呀!

    “子远,你有什么建议?”袁绍神色有些疲惫的问道。

    “子远两个建议,一是立刻传书将军府,让他们发出告示,平息风浪,安抚民众,让一切回归平常。”许攸说道这里后,话锋突然一转,接着说道,“不过这样虽然可以暂时稳住,但确不能解决根本,主公在的时候,还能震住三位公子,然主公一旦出兵之后,三位公子各自势力庞大,定然还会为了大位,争个你死我活,要是正出现了什么损失,那就不敢想象了。”

    袁绍瞳孔微缩,整个人严肃了起来“第二个呢?说下去。”

    许攸脸上闪过一丝激动,双手合十,神色端正道“第二个就是主公亲自下发铁令,立刻剥夺三位公子的军权,取消外封政策,禁止外臣与三位公子的交往,如此一来,就算三位公子在想斗,也无人可用了,待天下大定之后,主公可以重新恢复他们的权利,那时就算闹得再大,也无碍了。”

    许攸这策略不就是,后来清朝王室的举措吗,釜底抽薪,被圈养在十六宅和宗人府。

    听到这话,审配苦笑了一下,他算是看出来,许攸和诅授是要借这一次机会,合力将世子之争给彻底的镇压下去,但他确没有多言,虽然他支持袁熙继位,但就目前来说,这确实对天下一统是个好事,至于天下统一之后,三位世子在这么争,也影响不了大局了。

    而且许攸能提出如此公允,照顾大局的策略,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袁绍脸上有些为难了起来,让他为了这么一件事情就剥夺自己三个儿子军权,他实在有些不忍,而后来北齐武帝高欢也是如此,因为对儿子的放纵导致了兄弟倾轧。

    “主公,当断则断,您并不是想害他们,恰恰相反,你是想他们都平平安安。”许攸连忙在进言道,他也说不出自己为何一瞬间,竟然能和沮授田丰一样进正言了。

    袁绍面色一震,眼神犹豫了许久之后,还是无法做出决断,轻轻一挥手,道“你们先下去,让吾一个人好好想想”

    “主公。”许攸立刻想在劝,但确已经被审配给强行拉走了。

    袁绍独自一人坐在石椅之上,望着渐渐昏暗的天空,心中纠结无比,剥夺他们的权力,对他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但这样做,自己那三个儿子会有多少伤心,会不会给他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打击,但要是不这样做,他们肯定还要自相残杀下去,即使册封了世子也一样,尤其是袁尚和袁熙,更是让他完全割舍不下。

    所谓主明则臣直,主昏则臣佞。太宗皇帝李世民正,则佞臣封德彝也成了忠臣,袁绍犹豫不决,许攸想成为社稷之臣也难,可不悲哉,所以大环境如此,非人力可为。

    冀州,邺城。

    近三万的青州兵,包括新招募来地两千多乌桓突骑都被遣返青州。但袁熙经不住袁绍的要求,被留下来陪伴刘夫人两月。

    此举也正符合袁熙的心意,他要在这两个月内办一些事,最重要的就是鼓动父亲袁绍,采取行动夺取献帝。

    其次就是和老师张纮商议,再一次扩大暗卫规模,而且加大渗透关中和草原的力度,再其次是向甄家讨要钱粮。

    前一件经过刘夫人地枕边风,还有审配、逢纪、许攸、沮授几人地大力劝谏,袁绍的想法已经有所动摇。

    后一件事进展也颇为顺利。在幽州返回冀州途中。袁熙到了一趟中山甄家。经过跟甄夫人艰苦地周旋,终于又借来一笔钱粮,安置那些乌桓突骑。

    袁熙身边只剩下了许褚还有五百虎卫。这天他被来邺城打理产业甄尧邀请到和顺酒肆。

    甄尧将袁熙的随从安置好。然后带着袁熙来到一个单间。

    “二公子,最后一笔钱帛已经遣人送往了青州,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甄尧小心地问道。

    袁熙微微一笑,说道,“三哥客气了,我应当感谢你如此快的将钱粮调集好。”

    “那我家要在青州置办煮盐的事?”甄尧接着问道。

    “北海一郡的制盐就包办给三哥你了,为期十年,只是这征税可是不能少的。”袁熙淡笑道。

    “北海?”甄尧心中不悦,这北海国地海岸不长,产盐只占青州十分之一。但先前谈条件时给袁熙含糊过去,这时钱粮已借出,是任由他决定了。

    袁熙给甄尧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袁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巴奀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巴奀月并收藏袁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