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诸侯,无不以结交弘农杨氏为荣。即便如掌控朝权的李榷郭汜,也不得不拉拢弘农杨氏。杨彪这次得以晋升太尉,便是西凉军团拉拢弘农杨氏的手段之一。

    杨彪的儿子杨修,极聪明,和袁熙、皇甫郦等人齐名,虽年仅十七,却已尽显才华,深得杨彪喜爱。正侧立在府门口。儒雅有礼地迎接着前来拜贺的达官显贵。

    又一架车子停在府门口,杨修眼睛一亮,紧走几步,施礼叫道“钟侍郎大驾光临,令我杨家蓬荜生辉!”

    “哈哈,小友这是在挖苦我吗?”来人乃是黄门侍郎钟繇钟元常。钟繇大杨修二十多岁,两人却最是要好,堪称忘年之交。

    “小子岂敢挖苦元常先生。”杨修在别人面前规规矩矩,和忘年交钟繇却是随意。狡黠一笑,杨修道“家父备了好酒,只是,元常先生若不献上墨宝,便不能一饱口福!”

    钟繇,当世书法集大成者,便是后世书圣王羲之,都深受其影响。

    “小友狡猾!”钟繇笑着指点着杨修。“不过,今日这酒,钟某是吃定了!”

    说着,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卷装帧精美的纸卷,说道,“钟某早已备下,谨为杨太尉贺。”

    杨修见钟繇真的备了墨宝,双眼放光,喜道“小子这就亲自为元常先生引路,去见家父。”杨修在前,钟繇带着个随从在后,穿过一间无人的屋子,钟繇低声叫住杨修。

    “这人,并非钟某从人,而是在长安经商的客人,想来看看热闹,烦请小友照顾。”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袁熙的暗卫总司,老师张纮,之前长安的暗卫系统,在长安的情报不及时,所以张纮这次亲自出山。

    他声称是袁绍部下而非袁熙,因为袁绍才是这个时代第一诸侯,袁绍的威望此时一时无两,张纮只能扯虎皮用一用。

    长安城里,气氛紧张。钟繇不敢随便和杨彪等人见面,只能借杨彪荣升太尉之机,来杨府拜贺,趁机与杨彪会面商谈。

    杨修年纪虽不大,但聪颖过人。会意地点点头。杨府,宾客往来,熙熙攘攘,达官显贵们三五成群地说着话,反倒更不容易引人注意。院子角落,摆放着一块形状奇异的太湖石。

    杨彪和钟繇,假借欣赏太湖石,凑到一起。围着太湖石,指指点点,啧啧称奇,趁机低声交流。

    “长安异变在即,太尉可要早作准备才是。”钟繇压低声音道。

    “杨某亦有此预感,只是,之前联络的西凉诸将,段、张二校尉为求自保,暂时观望不前。只剩下董承了,手中不过几千老弱之兵,只怕难保陛下安全。”

    “杨太尉忠君大义之举,张某已告知我主袁绍。我主命张某转达对杨太尉的敬意。”同钟繇一起来的那一名“随从”说道。

    “忠君报国,臣子本份也。”杨彪凛然正气间,也有无奈的凄凉。

    “我主还让张某转告杨太尉,国之难、陛下之难,天下匹夫皆有责任。我主将尽全部可能,杨太尉和陛下一臂之力。只是,我主主掌冀州及青州未久,无法调运兵马前来雍州。”

    “杨某能理解。”

    “只要陛下出得潼关,我冀州将士,将奋勇争先,护驾勤王,请杨太尉放心。”

    “乱世之秋,本初有如此大义,陛下之幸,大汉之幸,替我多谢本初。”

    周围众目睽睽,杨彪不敢太大动作,只能假借整理衣衫,双手在胸前微微抱了一抱,以示敬意。而钟繇换个角度配合着,仰头指着太湖石道“这里看,竟如奔腾之烈马,奇哉!”

    袁熙等人借袁绍之势来唬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没办法四世三公的袁家这个招牌,在这个时代确实好用,不然二叔袁术那样的人,怎么能招揽一批人给他效力的。

    江东。

    吴县,郡守府,一众留守吴县的高层既然集中了起来,而且一个个神色之中都显得无比的凝重。

    郡长史张昭还有郡丞高岱坐在上面,吴县令朱治坐在左侧上方,吴县的县尉,是孙贲,他坐在朱治一旁。

    右侧坐在二人,是留守在吴县五千兵马的将领,皆然是普通校尉之职,一个叫陈武,一个叫董袭,都是孙坚的心腹爱将。

    “诸位,消息已经完全确认了,会稽郡兵上万步卒加上水军,大概有两万兵马,通过他们的强大战船,绕路东海,想要偷袭我们的吴县!”

    周瑜凝视着众人,说道“我知道这一战敌我的力量有些悬殊,但是吴县不能失去,必须守住。”

    “两万兵马?”一人倒吸了一口冷气,有些畏惧。

    “围魏救赵,郭异这一招狠,好大的手笔啊!”

    张昭双眸低沉,微微叹气。

    “公瑾大人,属下愿意死守吴县,不过我们现在整个吴县加起来,只有不到七千的兵马,想要守住吴县,恐怕有些困难啊!”

    陈武沉默半刻,神色冷静沉稳,建议道“所以属下斗胆,请公子和几位将军夫人,趁现在吴县还没有被围住,立刻离开吴县,南下汇合主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袁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巴奀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巴奀月并收藏袁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