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则出人意料的低。岳冬正在使用的这把剑全重只有1.4公斤,也就是几个土豆的重量。

    赞美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让刀剑匠们能够制造出这种轻巧但却硬韧兼备的剑条。

    这把剑柄很长,需要双手握持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威力,但因为“双手剑”这个分类已经被前辈抢注了,所以一般不会称其为双手剑。虽然单手也能凑合使用,但它也明显不配让“手半剑”的家庭领养。

    大多数情况下军官生们只称呼它为“剑”,如果谈话中出现了其他种类剑导致词义混淆,军官生们则会称它为“我们练习的剑”;或者单纯因为它比一般的剑都要长,称呼它为“长剑”。

    不要小瞧这1.4公斤,大力挥舞下即使只有1.4公斤也足以轻松击碎头骨,或者把无甲敌人开膛破肚。这也是为什么岳冬在炎炎夏日冒着中暑的危险,也要穿着半套骑兵甲训练的原因。

    岳冬,以及岳冬的对手,他们手中的长剑全部都是没有开刃的真家伙。

    岳冬现在已经快被自己的汗水煮熟了,他只想尽快赢下这场比试,赢下那个他六年来都没战胜过的对手,现在正是他最接近胜利的一次。

    透过头盔上的栅格观察窗,岳冬看了一眼场边的记分板,他自己17分,对手12分,他从来没领先过对面的家伙5分之多。

    陆军军官学院剑术课上的练习的规则是谁先拿20分谁赢,而岳冬现在正手握赛点。他反复叮嘱自己:“冷静,冷静,只要三分。”

    他的大脑正飞速思考:“我手握赛点,他想要追上比分就必须要主动进攻,我可以等一个破绽。”心意已定,岳冬从等待区进入了比赛场地。

    他右脚探出半步,下身扎稳丁字步,腰板挺的直直的。右手在前左后在后握住剑柄,双手下沉到了肚脐的高度,剑尖则朝上指向对手的咽喉。

    岳冬和他的同学们从剑术课上学到的剑术源自开国元帅内德.史密斯,这套剑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架势”。岳冬现在使用的架势被称为“犁式”,攻防兼备。而且他偏爱保持自己的强侧手和强侧腿同时在前。

    他心里清楚自己的体力已经见底,自己现在僵硬的姿势在围观的同学们看来肯定很滑稽,不过他也顾不得丢脸了,他自我安慰:“这是个比烂的游戏,对面也很累,能赢就行。”

    脑海中的时间流逝的总是快一些,脑子里面想了一大堆东西,但在现实世界中实际上只过去了几秒。岳冬的对手正保持着一个和岳冬差不多的姿势朝岳冬接近。正如岳冬同学所预料到的那样,他手握赛点,他的对手决定打的更激进更主动,否则岳冬一次偷袭都可能结束比赛。

    岳冬的对手同样保持着剑尖指向岳冬头部,脚下却大步朝着岳冬右手边绕试图占据岳冬的侧身位,岳冬自然不会让他如愿,也跟着调整脚步。

    两个人转了几步圈圈,而距离则越拉越近,他们手中长剑的剑梢开始发生磕碰。岳冬现在连眼睛都不敢眨,当使用犁式的两个人的剑尖开始磕碰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同时进入了对方的攻击范围。

    岳冬的对手信心十足地主动控制长剑和岳冬长剑磕碰,像是在挑衅。剑身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这种小磕碰并不会产生优势,却是一种有效心理战术,用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给对手心理压力。

    岳冬自己其实没有发现,当他决定打防守反击的时候,他的气势已经矮了一截。他自以为稳健合理的决策其实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外在体现。

    因为岳冬清楚地知道对方的硬实力强过自己,而且他想不通自己怎么能领先5分,所以他想求稳。如果现在是他的对手领先5分,早就劈头盖脸打过来了。

    见岳冬严守着中线,他的对手开始调整进攻方向。他的对手以配重球为轴转动剑身,把原本指向岳冬右侧的剑尖转到了左侧。

    岳冬立刻意识对方要进攻了,他的对手是个“力王”,经常能依靠自己超强的膂力把敌人的长剑硬生生打离中线。

    紧接着他的对手会快速前进一步,用剑格卡住敌人剑身,一记自上而下的高位刺击直插胸膛。这是对方的拿手好戏。

    岳冬下意识地做出了反应,见对手的剑转到了自己右侧,他也改变姿势提前向右挥击。这将是一次正面碰撞,谁能在随后的缠剑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得分。

    但对方的剑尖在空气中画了一个圆圈,又回到原本的位置,这竟然是一个假动作,岳冬心口一凉,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不好!”

    从来没有什么“大战三百回合”。

    无甲剑术,一招就能分出胜负。

    吃了假动作,那就全完了。

    不过虽然岳冬的大脑停止了工作,但他的剑术本能还在。本能代替了思考做出了反应,他再改向右挥剑为向左挥剑,试图把姿势调整回来。

    但已经晚了,对手从岳冬左侧发动了进攻。他没有直取岳冬躯干,而是先用自己强剑身猛磕了一下岳冬的弱剑身,将岳冬的长剑打的失了位。与此同时,他像弹簧一样的左腿爆发出了强劲的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尹紫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尹紫电并收藏钢铁火药和施法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