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高价收购富豪手里的粮食让朝廷

    “入粟拜爵”之策失去作用。他们还能大兴私学广招门徒,肆意诋毁朝廷各种政策,怂恿鼓动百姓和朝廷对抗……等等。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对抗朝廷。当年王莽新朝的崩溃,二十多年前社稷的倾覆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对付这些人,屠杀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和他们不断的斗争和妥协,在斗争和妥协中寻找平衡,在平衡中互相获利,力争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社稷的稳定,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就是长公主被逼无奈之下,选择交出权柄彻底退出朝堂的原因,但军功阶层对社稷的威胁更大。

    权衡利弊之下,长公主只能把权柄交给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以确保军队的稳定。

    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拿到了权柄,门阀士人失去了保护,血雨腥风不可避免,王莽新朝崩溃之祸和二十年前社稷倾覆之祸就在眼前,这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门阀士人再度得到保护,而保护人就是陛下你。

    陛下要想保护他们,再指望以黄巾系为主的军功阶层肯定不行,只能指望黄巾系以外的军功阶层,也就是大将军的嫡系人马。

    大将军的嫡系人马是风云铁骑、乌拉铁骑、度辽铁骑,是西北两疆的边军铁骑,是大漠上的胡族铁骑。

    贾诩指着案几上的地图,对小天子说道:“我们打下育阳和涅阳后,包围宛城。”

    “叛军的意图是拖,时间拖得越久,战局对我们越不利。我们也要拖,我们需要时间稳定长安,所以我们要维持南阳战场的僵局,一直维持到我们攻克徐州为止。”小天子已经彻底晕头转向了,

    “打徐州?哪来的军队?即使有军队,粮草军资如何筹措?几个战场,几十万军队,朝廷拿什么支撑?”

    “军队有,陛下可以征得大将军的同意,下旨征调风云铁骑,边军铁骑和大漠胡族铁骑南下中原。”贾诩说道,

    “至于粮草军资,就要靠门阀士人的帮助了,这是陛下保护他们的条件。”

    “大将军会同意?”

    “大将军已经预感到形势发展会危害社稷,所以才有这封信。将来形势到了千钧一发之际,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的武力全部交给你。因为门阀士人只会相信你,也只有你这个大汉天子才能保护他们的生命和世世代代的利益。陛下继承了大将军的武力,又得到了门阀士人的支持,击败徐州后又建下了功勋,陛下有足够的实力抗衡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将来回到长安,陛下可以轻轻松松地收回他们手上的全部权柄。”

    “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会同意?”

    “他们不仅仅会同意,还会建议陛下采取此策拿到大将军手里的兵权,继承大将军的武力。”贾诩脸上突然露出一丝钦佩之色,

    “当今世上,若说才智,无人可及李仲渊,此人手段之高超,令人瞠目结舌。”

    “一个小小的‘援道入儒’之策竟然被他化腐朽为神奇,变成雷霆一刀,门阀士人因此身陷绝境,不得不为了生存奋力抗争。”

    “门阀士人联手对抗朝廷,长安大乱,迫使长公主不得不交出最后的权柄。”

    “丞相大人拿到了长公主手上的权柄,事实上形成了血腥镇制门阀士人的局面,这让长安形势更加危急,大将军为此不得不把武力交给你,让你出面联合门阀士人予以抗衡,而这正是丞相大人最厉害之处。他当然不敢屠杀门阀士人,他的目的就是要逼迫大将军把武力交给你,让大将军和长公主一起退出朝堂。”

    “丞相大人和陛下形成抗衡之局,双方都要让步,这个让步的代价最后由谁承担?门阀士人。”

    “丞相大人肯定会把权柄还给你,但条件是援道入儒,改良儒学。这是一件关系到大汉长治久安的事,陛下当然要答应。”

    “至于门阀士人也会让步,因为陛下已经拿到了权柄,掌控了军队,大将军和长公主也退出了朝堂,门阀士人最大的目的达到了。虽然儒学要改良,改制要实施,他们的利益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如果不同意,他们就要和陛下对抗,和大汉对抗,他们绝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他们会等待时机,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至此,陛下主掌权柄,开始主政,而新政将会推动儒学的改良,改良后的儒学又将巩固新政,两者相辅相成,飞速发展,新儒学将很快占据大汉学术的主导地位,落后的经文学根本不可能撼动新儒学的地位,门阀士人将会因为自己的固步自封和盲目自信付出惨痛代价。”小天子坐在席上想了很久很久。

    “两位爱卿的意思是,我们借助丞相大人的雷霆一刀,在南阳战场上蓄意制造僵局,然后推波助澜,让长安形势彻底失去控制,继而让姑姑交出权柄,让大将军交出军队?”贾诩和傅干互相看看,面显嘉许之色。

    “大将军在信中也隐约表达了这个意思,风云铁骑南下之日,也就是陛下接掌大将军武力之时。”傅干躬身说道,

    “大将军既然都这么说了,陛下又何必踌躇不安?”小天子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汉帝国风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猛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猛子并收藏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