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二同志突然问道:“义勇侯,你读了这么多张兄的书籍,那你一定知晓很多我们不懂的道理了?”
“臣只是熟读了一些张伯伯的书籍,不敢说天下万物的道理都懂,不过还是知道一些特殊的知识罢了。”
李无峰整理了一下措辞,开始讲道,
“我记得张伯伯说起过海外各国物产,当时我没怎么在意。这玉米和地瓜种子,还是那时我吃剩下的。”
在场的人听了这句话露出一丝侥幸,还好没被你这个败家孩儿吃光了。
李二更是心中一颤,还好天佑大唐,给他留了一点希望,否则,他杀人的心都有了。
想到这,他没好气地白了李无峰一眼,这家伙以前实在是太混账了些。
好在成亲后,改变了很多,终于变得成熟起来。
李无峰继续说:“现在想起和伯伯的谈话,使我想起了一些海外物产可以引到我们大唐来。这些物产适合各地旱地种植,如果能成功,将会为大唐每年增加十万万斤,甚至上百万万斤的粮食!”
“什么?!真的这么多?这是真的?”
众人听了开始大声喧哗。
李二同志更是再次惊得站了起来,脸上更是大喜。
十万万斤,甚至上百万万斤的粮食,那将养活多少人?
李靖与秦琼,还有众位国公张大了嘴巴,吃惊地望着李无峰。
不过李无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继续说道:“而且现在布价将降下十倍,那时就是平常百姓也能拿出钱买新衣服。”
十倍!
也就是现在每匹绢只要一百文就可以买到。
这是什么概念?
“皇上,能否给臣准备纸笔墨?臣有些东西需要画出来。”
“准奏!无舌,你快去让人给义勇侯准备纸笔!”
李二同志听得正爽,闻言立即吩咐下去。
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诺!”
很快纸笔墨准备好了,李无峰画了两幅画。
一副是岭南的水稻,一副是棉花。
他用的是现代西方写实画法,讲究光影搭配,这两幅画让他画得徐徐如生。
这时程咬金在他身边,说道:“啧啧,真有你的,李三郎,难道你是天上星宿下凡?怎么什么都懂!”
李无峰笑笑,指着水稻的画图说道:“这是岭南的水稻。”
长孙无忌这时在旁边说道:“这种水稻我也听说过,只是这些产量有时不是太稳定,所以朝廷暂时没有引进。”
华夏也有自己的水稻,而且在岭南已经很普及。
可因为生产力与技术的关系,产量很不稳定,而且极耗地力。
好在这时农民还极其愚昧,不怕辛苦,只要得到一点点收成就心满意足了。
李无峰拿起桌子上一串葡萄说:“臣有些渴了,皇上别怪罪啊。”
“朕不怪你,快说!”
李二同志现在着急着呢,哪里想到别的。
“葡萄生在西域,壮如碧玉珍珠,自汉张骞引进中原后,成紫色圆球。味亦不同。”
“南方人不适北方寒冷,北方人不适南方湿热。因此北方人去南方任官寿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命亦不长。但他们后代若在异地长大,却与本土人无异。自从我大唐饥荒以来,臣回想以前看过的书籍,又想起本地百姓的操作,看到他们不会选种。因此臣有请皇上下令,在岭南挑选优质的早稻和晚熟寒糯稻与寒粳稻。臣或许有办法让每亩地产量添加一石。”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
心想难道我让大唐提前一千年出现化肥?
后世造化肥简单,可在这个朝代要牵扯到多少东西,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他又说道:“这也许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每年选其健壮稻实作出下一年稻种,待到这种水稻适应大唐的水土,才可普及天下。”
看到他说这一句话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李二同志等人不禁心生感动。
这小子也是有心人,知道饥荒来临,居然早早就开始做下了这么多准备。
李无峰又指着棉花说道:“这种植物叫棉花。”
长孙无忌又说道:“这个棉花,我也见过,不过它的名字叫白叠子。”
长孙无忌不愧是大唐能人,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广,要不是私心太重,也不会在未来落得这样的下场。
“臣只是熟读了一些张伯伯的书籍,不敢说天下万物的道理都懂,不过还是知道一些特殊的知识罢了。”
李无峰整理了一下措辞,开始讲道,
“我记得张伯伯说起过海外各国物产,当时我没怎么在意。这玉米和地瓜种子,还是那时我吃剩下的。”
在场的人听了这句话露出一丝侥幸,还好没被你这个败家孩儿吃光了。
李二更是心中一颤,还好天佑大唐,给他留了一点希望,否则,他杀人的心都有了。
想到这,他没好气地白了李无峰一眼,这家伙以前实在是太混账了些。
好在成亲后,改变了很多,终于变得成熟起来。
李无峰继续说:“现在想起和伯伯的谈话,使我想起了一些海外物产可以引到我们大唐来。这些物产适合各地旱地种植,如果能成功,将会为大唐每年增加十万万斤,甚至上百万万斤的粮食!”
“什么?!真的这么多?这是真的?”
众人听了开始大声喧哗。
李二同志更是再次惊得站了起来,脸上更是大喜。
十万万斤,甚至上百万万斤的粮食,那将养活多少人?
李靖与秦琼,还有众位国公张大了嘴巴,吃惊地望着李无峰。
不过李无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继续说道:“而且现在布价将降下十倍,那时就是平常百姓也能拿出钱买新衣服。”
十倍!
也就是现在每匹绢只要一百文就可以买到。
这是什么概念?
“皇上,能否给臣准备纸笔墨?臣有些东西需要画出来。”
“准奏!无舌,你快去让人给义勇侯准备纸笔!”
李二同志听得正爽,闻言立即吩咐下去。
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诺!”
很快纸笔墨准备好了,李无峰画了两幅画。
一副是岭南的水稻,一副是棉花。
他用的是现代西方写实画法,讲究光影搭配,这两幅画让他画得徐徐如生。
这时程咬金在他身边,说道:“啧啧,真有你的,李三郎,难道你是天上星宿下凡?怎么什么都懂!”
李无峰笑笑,指着水稻的画图说道:“这是岭南的水稻。”
长孙无忌这时在旁边说道:“这种水稻我也听说过,只是这些产量有时不是太稳定,所以朝廷暂时没有引进。”
华夏也有自己的水稻,而且在岭南已经很普及。
可因为生产力与技术的关系,产量很不稳定,而且极耗地力。
好在这时农民还极其愚昧,不怕辛苦,只要得到一点点收成就心满意足了。
李无峰拿起桌子上一串葡萄说:“臣有些渴了,皇上别怪罪啊。”
“朕不怪你,快说!”
李二同志现在着急着呢,哪里想到别的。
“葡萄生在西域,壮如碧玉珍珠,自汉张骞引进中原后,成紫色圆球。味亦不同。”
“南方人不适北方寒冷,北方人不适南方湿热。因此北方人去南方任官寿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命亦不长。但他们后代若在异地长大,却与本土人无异。自从我大唐饥荒以来,臣回想以前看过的书籍,又想起本地百姓的操作,看到他们不会选种。因此臣有请皇上下令,在岭南挑选优质的早稻和晚熟寒糯稻与寒粳稻。臣或许有办法让每亩地产量添加一石。”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
心想难道我让大唐提前一千年出现化肥?
后世造化肥简单,可在这个朝代要牵扯到多少东西,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他又说道:“这也许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每年选其健壮稻实作出下一年稻种,待到这种水稻适应大唐的水土,才可普及天下。”
看到他说这一句话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李二同志等人不禁心生感动。
这小子也是有心人,知道饥荒来临,居然早早就开始做下了这么多准备。
李无峰又指着棉花说道:“这种植物叫棉花。”
长孙无忌又说道:“这个棉花,我也见过,不过它的名字叫白叠子。”
长孙无忌不愧是大唐能人,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广,要不是私心太重,也不会在未来落得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