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只见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正横卧在黄河之上,优雅的弧线,宛如一条长虹。

    现在,这座桥已经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不过大桥还没有投入使用,两头都有人守护着,不让人上去,要等通车仪式后才会开放。

    跟去年的马路通车仪式一样,李松安排了剪彩的仪式。皇上拿起剪刀,剪断绸缎,旁边立刻锣鼓喧天,一派喜庆的气氛。

    皇上迈步走上大桥,众人在后面跟随。桥下的黄河已经开始涨水,渡船上的船夫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划船渡河。

    皇上问:“黄河再过一段时间怕是要涨大水了吧?”

    作为前任工部尚书,裴秀对于黄河的事情自然是再熟悉不过:“启禀陛下,再过一个月,就是黄河一年中水势最大的时候了。”

    皇上问:“听说孟津这里,每年都会有翻船的事情发生?”

    裴秀说:“是啊。不仅是孟津,黄河各个渡口都会遇到船翻人亡的事故。但是又不能不过河啊,不仅百姓有事情要办,就是朝廷也要来回运送物资、传递不少公文啊,所以明知有危险,也只能冒险一试了。”

    说话之间,大家就已经快走到了黄河对岸,而河中的渡船还在奋力地向前划着。

    皇上问掌管钱粮的和峤:“造这座桥,花费不少吧?”

    和峤说:“工部先后从盐税中支取了40多万两银子。”

    皇上说:“这可真是一大笔钱啊。”

    和峤说:“是啊,相当于洛阳到渑池马路的一半开销了。”

    一座桥的造价就相当于近百里的水泥马路,这个成本让大家都有些震惊了。

    张华说:“有了这座大桥,过河真是既方便,又安全,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这一点倒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行人从桥上走过,不过是一小会的功夫,但是如果乘船过河,就需要很长时间。至于安全,从桥上过基本没有危险,而乘船总让人提心吊胆。

    李松说:“安全方面,我还不敢打包票,要等接下来这几个月经受住考验,才能说没有问题。”

    裴秀说:“安宁侯过谦了。去年洛河支流上的石拱桥,就通过了夏季洪水的考验。我当时还特地去查看了,水势最大的时候,水流也是很凶猛的,可是混凝土桥墩一直都很坚固。所以我对这个黄河大桥,也是很有信心。”

    李松说:“黄河毕竟不同于洛河支流,还是小心为好。以后,工部会安排人,在这座大桥上时刻值守,只要发现有问题,会马上疏散行人的。”

    和峤说:“安宁侯安排得很周密,这样的话,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了。但是,建桥的开支怎么办?像这种建法,朝廷可实在建不起几座桥了。”

    李松说:“那就收费吧。这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坐船过河时交钱,现在改从桥上走,又快又安全,如果收费,没理由不接受。”

    大家纷纷点头:是啊,同样是过河,坐船要交钱,从桥上过为什么就可以不交钱?收费的理由很充足啊。

    和峤说:“那收费标准怎么定?”

    李松说:“如果是行人,就跟坐船的钱一样。如果是马车,就按车上的人数双倍交钱。”

    和峤说:“这个标准不错,行人过桥如果跟坐船的钱一样,那就完全能够接受。马车加倍,是因为马车太重了,多收费很合理。不过,这样一来,我估计孟津这里的船夫可都要丢饭碗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裴秀说:“我希望黄河的船夫都丢了饭碗,那才是天下人的幸事啊。”

    张华说:“是这么个道理。建桥以后,本来就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要看大多数人是喜还是愁了。”

    和峤说:“就是不知道,收费之后,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

    李松说:“放心,多则10年,少则几年,成本肯定能收回。”

    李松有如此信心,是因为孟津在洛阳北面,凡是从黄河北面前往京城的,几乎都要从这里渡河,因此人流量是非常大的。只要看看这里众多的渡船就不难看清楚。况且,对于大晋来说,投资收益不仅体现在收过桥费上,还要看到,朝廷和百姓以后过河将会节省大量时间,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能消除因过河而导致的人身伤亡,这些都是潜在的收益。

    通车仪式结束,皇上和大臣们返回了洛阳。随即,黄河大桥正式通车,百姓们纷纷过来打听情况。当听说过桥费跟坐船一样时,立刻做出了选择。很快,渡船的生意就冷冷清清。又过了几天,感到绝望的船夫们只得另谋生计了。

    李松刚回到工部,裴秀随即来访。

    李松说:“裴大人找我有事吗?”

    裴秀说:“是啊。今天看了这黄河大桥,觉得混凝土建起的桥的确坚固,所以我觉得,水泥应该还能派上更多的用场。”

    李松说:“裴大人在工部任职多年,一定有很多见解,但请赐教。”

    裴秀说:“赐教谈不上。以前,工部每年都要加固黄河的河堤,但仍然免不了会有决堤的事情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