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的事宜,难道要让老夫亲自去准备?”

    “哦……”

    寇季答应了一声,赶忙离开了别院,去文昌学馆处。

    文昌学馆,依山水而建。

    囊括了整个瑞安镇的私塾,占地面积达到了瑞安镇的三分之一。

    其中分别设有文昌私塾、文昌书院、文昌学馆。

    文昌私塾是原有的瑞安私塾。

    寇准在原有的瑞安私塾的基础上,梳理管理有些混乱的瑞安私塾,将其纳入到了文昌学馆,成为了文昌学馆的一部分。

    文昌私塾,主蒙学。

    教授识文断字,以及一些蒙学的书籍。

    招收的学生,分别是六到十二岁。

    非瑞安镇上的学生,超过了十二岁不收。

    文昌书院坐落在文昌私塾和文昌学馆之间,建立在山脚下,五丈河旁。

    那是一座占地面积和文昌私塾一样大的书院。

    校舍、马场、马房、射场、演武场、藏书楼、琴楼、棋楼、书楼、画楼等等一应俱全。

    书院里教授学生们,读书、识经、吟诗作赋、六艺,以及各类杂项。

    各类杂项,学生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

    在建立文昌书院之初,寇准并没有将骑射、武艺、兵法谋略等算在其中。

    还是寇季向寇准陈述了一番利害关系,寇准才添上了骑射、武艺、兵法谋略。

    值得一提的是。

    当那些名宿大儒们被邀请到了汴京城以后,得知了文昌书院里有骑射、武艺、兵法谋略以后,不仅没有强烈反对,反而赞成了此事。

    其原因是,这些个名宿大儒们,在幼年求学的时候,也曾习过骑射、武艺。

    而现今太学、国子监内,武备荒废,他们觉得有必要重振一下武备。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

    文昌书院招收的学生年龄皆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

    学生们有多余的时间去涉猎这些东西。

    且不需要参加春闱,所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治经。

    文昌书院,在那些名宿大儒们眼中,就是一个过度的书院,不需要他们太重视,太挑剔。

    比较起来。

    囊括了半山腰,以及山顶了文昌学馆,就严苛了许多。

    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但是却有十分严苛的考核制度。

    其考核的各项题目,远比科举场上的秋闱还要严苛三分。

    课业只有两项。

    治经、杂学。

    其中各种杂学属于选修,是在文昌书院杂项的基础上,做了一次延伸。

    唯有治经是必修。

    因为治经是科举考核的根本,也是学生们晋身仕途的根本。

    整体的文昌学馆,可以说是满足了一个读书人,一生所要经历的一切课业。

    像极了后世的那种小初高大的模式。

    一切皆源于寇季的影响。

    寇准在创办学馆之初,只想创办一座类似于岳麓书院一样的那种学院,甚至规模还要比那个小一些。

    但是前来帮助寇准创办学馆的人太多。

    财力又足够丰厚。

    寇季只是稍微影响了一下,就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寇季一路穿过了文昌私塾,到达了文昌书院,沿着文昌书院后面的山道,到了半山腰。

    山顶的一些设施还在营造。

    所以文昌学馆的先生们,皆在半山腰上居住着。

    文昌学馆的大部分的校舍,也在半山腰上。

    寇季到了以后,找到了寇准安排的两个副山长,陪着他们一起,筹备开馆的仪式。

    由于开馆的时候到的人比较多,且其中有一大部分人非富即贵,所以需要好好的安排一下。

    比如,放置赵祯座椅的高台,就需要好好搭建一下。

    既要保证安全、坚固,也要保证用过以后便于拆除。

    还要准备赵祯到了文昌学院以后的吃喝用度。

    因为关系到赵祯的安慰,所以寇季必须全程盯着,全程检测。

    事倒是不多,就是麻烦。

    忙累的时候,寇季就有一种去信一封,让赵祯别来的心思。

    可看到了那些名宿大儒们,为了赵祯驾临以后的事情,忙的上气不接下气,却依旧喜气洋洋的,寇季就知道,他们有多渴望赵祯能够驾临文昌学馆。

    若是因为他的问题,导致赵祯没来的话,那帮子名宿大儒,估计能唾骂死他。

    寇季在文昌学馆内忙活了三日。

    才将一应的事务准备齐全。

    然后就带着一群人,往山上办一些吃穿用度。

    五日以后,才全部忙完。

    有心回府歇息,却没办法回府。

    因为有一些受邀在列的远途的客人,提早一步到了文昌学馆。

    寇季需要代替寇准接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诞稻草人并收藏北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