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霖心里咯噔一下,还好自己的爹金盆洗手了,要不然自己这个状元郎的身份,恐怕会变成一群亡命之徒的盐贩子的少东家。

    大宋是文人的天堂,还是做个状元最舒服,盐贩子什么的听听就知道有多危险。

    “爹,我怎么从没听你说起过。”

    既然杨通是盐贩子出身,就势必要保守住这个秘密,一旦传开了后果不堪设想。

    杨通念及往事,勾起了回忆,眼神迷离起来,眼皮一抹说道:“既然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是该告诉你了。咱们不是扬州府的人,从根上说我们是江浙东路江宁府太平州人。当年江南遭了洪灾,大雨灌溉太平州饿殍遍地,我和五个弟兄在难民营中相识。

    故园被毁,狼官鹰吏层层剥削,朝廷发下的救济粮到了我们这里还剩下几颗米,煮在锅中连清水都不如。人饿急了真是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做,爹被选为煮粥的人,那一天下来发粮的酷吏拿走了,本来层层盘剥下来就没剩下多少,这该死的瘟吏还要拿走!”

    杨霖听得头皮发麻,身宽体胖的父亲平日里一向笑吟吟的,时隔几十年说起此事还是眼中冒火,可见当年恨意之深。

    “我见状便哀求他留下一袋,让几十个人活命,这贼厮鸟执意不肯,你三叔便从后面用石头拍晕了他。老六年纪虽小,性子却最烈,上去就是一阵撕咬捶打,那个小吏脑袋被砸烂了,眼珠也掉了出来。”

    杨霖都能感觉到当时的场面,真的是官逼民反,不仅没有感觉到残忍,甚至还有一丝痛快。

    “所以你们就隐姓埋名,来到了扬州府?”

    杨通笑道:“大灾起时,人命如蝼蚁,岂是我们能躲掉的?爹一看老三和老六杀了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他们五个劫了当地贪官的别院,拿着一笔钱做起了一本万利的买卖。”

    “什么买卖?”杨霖的语气已经开始颤抖。

    “就是贩盐!当初两淮盐贩子遍地,为了争夺盐民和商路,什么事干不出来?我们既要和官府斗,又得和同行竞争,每一个都是要人命的勾当。”

    贩盐确实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利润丝毫不下于后世的毒品,当然风险也大。

    大宋的士大夫有多潇洒自在,底层的百姓就有多么悲惨,社会的生产力还很落后,他们顶层占用了太多的资源,下面的很多人只能靠着游走在犯罪的边缘,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对酒、盐、茶等产品由朝廷专卖或者授权给商人进行销售,这叫“榷酒”“榷盐”制度。这种制度是朝廷和官员们的奢侈生活的来源,却也是老百姓的梦魇,百姓只管吃盐,具体这盐是谁产的、谁卖的,是不是从中牟取暴力,百姓不管。实际情况是,官盐价格高而质量差,甚至偶尔会传出吃了官盐死人的事,反而私盐质量却更好。

    正因为如此,盐贩子的存在,其实是帮助了很多吃不上盐的百姓。

    杨通叹了口气,说道:“在太平府,我们出师不利,首先就折了老六。两年后,我们初具规模,却在山东青州着了道,老二老三都死了。死的人多了,心也就硬起来了,剩下几年我们杀光了所有敌对盐帮,垄断了淮扬一带的私盐。”

    说到这里,杨通语气一软,眼光也柔和起来,道:“再后来就有了你,爹不想你一出生就是腥风血雨,便带着剩下的弟兄们金盆洗手,唯恐他们不服,爹就带着他们去道观求签。嘿嘿,这几个挫鸟如何知道,我早就换了签文。那一天我们得到了关帝六十八签,这签文便是:南贩珍珠北贩盐,年来几倍货财添;劝君止此求田舍,心欲多时何日厌。

    从那之后,我给老四吕泰玄在浙江老家购买了许多田产,老五在楚州掌控我们的漕运,让他们安享富贵。这几年风声又紧了起来,有些小辈太过嚣张,以至于官府传出流言说两淮盐王重出江湖,我便让他们不要前来,以免惹上麻烦。”

    杨霖这才想起来,自己从小就知道,在浙江有个四叔和五叔,他们每年都会来一次,带着一群身材魁梧的庄客,住上几天就会离开。以前的自己还好奇地问过,杨通只说是家中有事,走不开了。

    这俩叔父对自己十分疼爱,见了面总是喜欢把自己抛到天上,然后稳稳地接住,后来却很长时间没来,看来就是自己爹剩下的两个结义弟兄。

    杨通的经历让杨霖叹为观止,自己摊上了个什么样的爹...

    既然是这样的话,这些人还真是自己的最佳选择,毕竟自己要干的事不见得多么光彩,很多都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这些人正好合适。

    “爹,事不宜迟,万岁营成立在即,还要麻烦您老人家,再跑一趟啊。”杨霖笑道。

    杨通生怕儿子的书生气犯了,不理睬自己,那可就要了命了,一看他竟然如此开通,果然是和以前大不一样,不禁喜上眉梢。

    自己的身份这些年来就跟一根刺一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杨通,就怕儿子不跟自己相认了,毕竟以前的杨霖确实是一个道德圣人。他说的老四老五为了避风头不来,其实也是因为怕杨霖不喜。

    如今心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第一状元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日日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日日生并收藏大宋第一状元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