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所言之武昭王便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也是李唐皇室认定的先祖,李暠建西凉国,先都于敦煌,而后迁于酒泉,李暠死后安葬的建世陵便在酒泉城外。
欲至酒泉,必过姑臧,李恪此去酒泉正是一箭三雕,其一便如其名,祭拜先祖,以显孝道;其二太子巡边,可显大唐对于西北之重视,警示吐蕃及西域诸国;其三便是震慑关陇门阀,叫他们知道大唐此举的决心。
削弱关陇门阀之事乃是国策,关系重大,甚至关系到了大唐江山国治的安稳与否,自然不可大意,李恪身为太子,未来大唐江山的继承人,没有任何人比李恪有更加足够的分量和合适的位置西巡了,李世民闻言,当即便应了下来。
东宫,承恩殿。
“父皇既已准三郎前往西北巡边,不知三郎准备何时启程,一去多久?”武媚娘方一得知李世民着李恪西巡的消息后便对李恪问道。
李恪回道“待过两日便可启程,我还在等一个人。”
武媚娘闻言,好奇地问道“何人这般大的颜面,还能叫三郎等候?”
李恪道“刘仁轨,我已和父皇禀明此事,调了刘仁轨随我西巡,我欲将他放在凉州,凉州那边虽有一个程名振,但他毕竟是武臣,那边还是需要一个得力文臣的。”
苏定方是被李世民自卢山调来的,苏定方在北地多年,在北地颇有些根基和人脉,但在凉州便不成了,随他去凉州的只一个跟随多年的副手程名振,其他的便都是亲信卫率了,身边并无文臣,许多事情自然不方便。
程名振不过中上之能,虽颇有才干,但在这种情况下能给苏定方的帮助实在有限地很,这时调了文武双全的刘仁轨前去,便稳妥许多。
武媚娘闻言,问道“三郎调刘仁轨去凉州,当不止是为了对付陇右门阀的,兴许还有布局吐蕃之战的意思?”
李恪笑了笑,并未直接回答武媚娘的话,而是反问道“媚娘何出此言?”
武媚娘回道“三郎一直视裴行俭和刘仁轨极重,说他们俱是文武双全,有宰相之才,早晚必成大器,此番又调了他们去吐蕃,还不是有意叫他们借此事起势吗?”
李恪麾下,能臣有许多,但是是李恪一手擢拔的,又为李恪所倚重,得到李恪如此高的评价的却只寥寥数人,除了已经成名的苏定方、马周、王玄策三人外,便就是刘仁轨和年轻一辈的裴行俭还有岑长倩了
当年东宫一脉便是靠着灭突厥和薛延陀的两场北伐之战而崛起,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而如今李恪又把刘仁轨和裴行俭放在了凉州,自然是要把东宫的未来再次押在吐蕃之战上了。
李恪道“知我者,媚娘也。北地已定,几年内都不会再生什么乱子,刘仁轨文武全才,这等人物若只放在北地未免可惜了些,留着他去凉州自然更有其用武之地。吐蕃只是后计,眼下对付关陇门阀才是当务之急。”
苏定方、裴行俭、刘仁轨,三个人,三员名帅,两任宰相,都是独当一面,名列武庙的人物,就算是放在数千年青史之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如此阵仗,不管是压制陇右门阀,还是备战吐蕃,都足矣叫李恪放心了。
武媚娘道“为了一个陇右门阀竟还有这般多事,只可惜眼下三郎行事还多有不便,诸多顾忌,若非如此,三郎大可借此次独孤名被杀和宣威府营啸一事大动干戈,高举屠刀,杀地这些个世家子弟心惊胆战,他们自然就知道怕了。”
武媚娘口中所说的多有不便自然就是李恪眼下的身份,李恪虽然位高权重,但毕竟还只是太子,诸多事情尚需顾忌李世民的心思,不可擅作主张。
李恪听着武媚娘的话,头皮也不禁有些发麻,武媚娘所言,旁人兴许觉着她不过急怒之下的气话,当不得真,但李恪却很清楚,武媚娘说的绝对是真的,她也绝对有胆子和魄力去做这样的事情。若是没有李恪,历史上的武媚娘确实也这么做了。
同样的事情交由不同的人来做自然有不同的法子,李世民知道关陇门阀的能力和危害,偏向于由轻而重,自内而外地试探打压关陇门阀,而武媚娘则更直接些,她更加偏向于寻得一个良机下死手,用流血来解决权利问题。
武媚娘对付世家门阀的法子虽然留有隐患,亦不够彻底,但却足够直接和速效,有唐一朝,世家门阀地位最低的便是武媚娘掌权,酷吏横行,杀得世家子弟昏天黑地的那些年。
对于世家门阀,李恪的一些观点和武媚娘并不雷同,李恪要的是除其本,而非治其标,时间证明杀人的法子虽然奏效,但却并不长久,只不过李恪却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和武媚娘争论这些。
李恪道“媚娘所言正是,眼下我还在东宫,却不可做得太过,更不可闹出人命,否则若是将事情闹得太大,引了众怒,难以收场的时候,我的太子之位都未必安稳。”
就目前而言,陇右的局势绝对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为从始至终,死的不过只是独孤家的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但若是此事持续恶化下去,甚是闹出了更多世家子弟的人命,那局势就会一步步地失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欲至酒泉,必过姑臧,李恪此去酒泉正是一箭三雕,其一便如其名,祭拜先祖,以显孝道;其二太子巡边,可显大唐对于西北之重视,警示吐蕃及西域诸国;其三便是震慑关陇门阀,叫他们知道大唐此举的决心。
削弱关陇门阀之事乃是国策,关系重大,甚至关系到了大唐江山国治的安稳与否,自然不可大意,李恪身为太子,未来大唐江山的继承人,没有任何人比李恪有更加足够的分量和合适的位置西巡了,李世民闻言,当即便应了下来。
东宫,承恩殿。
“父皇既已准三郎前往西北巡边,不知三郎准备何时启程,一去多久?”武媚娘方一得知李世民着李恪西巡的消息后便对李恪问道。
李恪回道“待过两日便可启程,我还在等一个人。”
武媚娘闻言,好奇地问道“何人这般大的颜面,还能叫三郎等候?”
李恪道“刘仁轨,我已和父皇禀明此事,调了刘仁轨随我西巡,我欲将他放在凉州,凉州那边虽有一个程名振,但他毕竟是武臣,那边还是需要一个得力文臣的。”
苏定方是被李世民自卢山调来的,苏定方在北地多年,在北地颇有些根基和人脉,但在凉州便不成了,随他去凉州的只一个跟随多年的副手程名振,其他的便都是亲信卫率了,身边并无文臣,许多事情自然不方便。
程名振不过中上之能,虽颇有才干,但在这种情况下能给苏定方的帮助实在有限地很,这时调了文武双全的刘仁轨前去,便稳妥许多。
武媚娘闻言,问道“三郎调刘仁轨去凉州,当不止是为了对付陇右门阀的,兴许还有布局吐蕃之战的意思?”
李恪笑了笑,并未直接回答武媚娘的话,而是反问道“媚娘何出此言?”
武媚娘回道“三郎一直视裴行俭和刘仁轨极重,说他们俱是文武双全,有宰相之才,早晚必成大器,此番又调了他们去吐蕃,还不是有意叫他们借此事起势吗?”
李恪麾下,能臣有许多,但是是李恪一手擢拔的,又为李恪所倚重,得到李恪如此高的评价的却只寥寥数人,除了已经成名的苏定方、马周、王玄策三人外,便就是刘仁轨和年轻一辈的裴行俭还有岑长倩了
当年东宫一脉便是靠着灭突厥和薛延陀的两场北伐之战而崛起,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而如今李恪又把刘仁轨和裴行俭放在了凉州,自然是要把东宫的未来再次押在吐蕃之战上了。
李恪道“知我者,媚娘也。北地已定,几年内都不会再生什么乱子,刘仁轨文武全才,这等人物若只放在北地未免可惜了些,留着他去凉州自然更有其用武之地。吐蕃只是后计,眼下对付关陇门阀才是当务之急。”
苏定方、裴行俭、刘仁轨,三个人,三员名帅,两任宰相,都是独当一面,名列武庙的人物,就算是放在数千年青史之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如此阵仗,不管是压制陇右门阀,还是备战吐蕃,都足矣叫李恪放心了。
武媚娘道“为了一个陇右门阀竟还有这般多事,只可惜眼下三郎行事还多有不便,诸多顾忌,若非如此,三郎大可借此次独孤名被杀和宣威府营啸一事大动干戈,高举屠刀,杀地这些个世家子弟心惊胆战,他们自然就知道怕了。”
武媚娘口中所说的多有不便自然就是李恪眼下的身份,李恪虽然位高权重,但毕竟还只是太子,诸多事情尚需顾忌李世民的心思,不可擅作主张。
李恪听着武媚娘的话,头皮也不禁有些发麻,武媚娘所言,旁人兴许觉着她不过急怒之下的气话,当不得真,但李恪却很清楚,武媚娘说的绝对是真的,她也绝对有胆子和魄力去做这样的事情。若是没有李恪,历史上的武媚娘确实也这么做了。
同样的事情交由不同的人来做自然有不同的法子,李世民知道关陇门阀的能力和危害,偏向于由轻而重,自内而外地试探打压关陇门阀,而武媚娘则更直接些,她更加偏向于寻得一个良机下死手,用流血来解决权利问题。
武媚娘对付世家门阀的法子虽然留有隐患,亦不够彻底,但却足够直接和速效,有唐一朝,世家门阀地位最低的便是武媚娘掌权,酷吏横行,杀得世家子弟昏天黑地的那些年。
对于世家门阀,李恪的一些观点和武媚娘并不雷同,李恪要的是除其本,而非治其标,时间证明杀人的法子虽然奏效,但却并不长久,只不过李恪却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和武媚娘争论这些。
李恪道“媚娘所言正是,眼下我还在东宫,却不可做得太过,更不可闹出人命,否则若是将事情闹得太大,引了众怒,难以收场的时候,我的太子之位都未必安稳。”
就目前而言,陇右的局势绝对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为从始至终,死的不过只是独孤家的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但若是此事持续恶化下去,甚是闹出了更多世家子弟的人命,那局势就会一步步地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