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原为梁帝萧铣旧臣,萧铣降唐后随之一同降唐,而后在李孝恭麾下效力,为李孝恭安定山南出力甚多。
武德年末,贞观年初,岑文本虽得李孝恭举荐入朝为官,但也不过是在秘书省为一闲职,而后才升迁中书舍人,又官至中书侍郎。
岑文本正儿八经地行宰相事是在温彦博为中书令,但却因年迈难以常驻处置省务之后,前后也不过才几载时间,诸位宰相中他的爵位也是最低的,自然比不得魏征那般资历和他说话的份量。
但事已至此,岑文本不开口也不行了,若是他不开口,等萧瑀先出来了,那时以萧瑀和魏征两个人的脾气,今日的朝议就很可能不欢而散。
而就在岑文本准备硬着头皮出列辩驳魏征的时候,终于有一个比岑文本更加合适的人到了。
温彦博,官拜中书令,爵封虞国公,出自河东巨阀太原温氏,早在前隋便已出仕,武德年间便官拜宰相,在朝中累望颇重。
而且比起萧瑀,温彦博更为难得的一点就是温彦博思维敏捷,极善言辞,每逢御前答对、宣读诏命,都能声调清朗,响彻殿堂,进退举止,雍容不迫,竟仿佛是事先拟好背好一般。李渊每逢大宴,命旁人宣诏,都会另问内侍:“较之温彦博如何?”如此可见温彦博之能。
今日李世民并诸位宰相、重臣商议立储之事,温彦博身为中书令自当在此,只是他近来病重,难下床榻,故而未能至此罢了,众人也原本以为温彦博不会来了,但没想到温彦博竟在这个时候到了。
李恪曾为质子,入阴山将温彦博换回,温彦博心里属意的太子人选是谁,自是满朝皆知。
片刻之后,温彦博缓缓地走到了殿门处,在侍从的搀扶下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臣温彦博拜见陛下。”温彦博身子骨已经虚弱已极,颤颤巍巍地走到李世民的跟前,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见温彦博方要下拜,看着温彦博已经消瘦不堪的模样,不禁心中多了几分凄然,连忙亲自上前扶住了将要下拜的温彦博,道:“大临(温彦博表字)不必多礼,快坐,快坐。”
李世民说着,又命人搬来了张软凳,放在了温彦博的跟前。
温彦博道:“谢陛下,老臣这在阴山落下的病根子,一直好不了,腿脚不便,叫陛下费心了。”
温彦博说完,缓缓地坐了下来。
温彦博当初被颉利扣在北地时已是五旬之年,虽然身体还算康健,但毕竟年迈,又如何受的住那般严寒,在那边待了一载便落下了腿脚不便的病根,也有些年头了。
待温彦博坐定后,李世民才开口问道:“大临身子包恙,不在府中歇着,怎的还进宫了。”
温彦博道:“老臣得陛下信重,拜为中书令,然因老迈病重,不堪重负,省中事务多托于景仁(岑文本表字)待理,就连朝会也常有不至,心中已愧疚万分,今日朝议,干系重大,臣又怎能不至。”
李世民道:“大临还当以身子为重,若是这路上有个什么万一,可叫朕心里如何能安。”
温彦博笑了笑,回道:“老臣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只怕是时日无多了,今日老臣来此既是为陛下分忧,也当是来和列位臣僚最后道个别吧。”
温彦博此言一出,不止是李世民,殿中的众人的心情一下子都低落了许多,温彦博在朝中口碑极好,就是和他政见相左的魏征和长孙无忌也对他很是敬重。
顿了顿,李世民才道:“皇储之议,朕欲立楚王,然玄成却以楚王好武为由,为保大唐修养生息,力劝朕弃立楚王,改立旁人,不知大临以为如何?”
温彦博不假思索地回道:“臣主立楚王为太子。”
李世民问道:“这是何故?”
温彦博虽然声音虚弱,但语气却无比地坚定,对李世民回道:“储位之定,立嫡立长,立能立贤,陛下诸子,除废太子外,楚王便是陛下的嫡长子,正当立储,更何况楚王功勋卓著,文武兼备,是为储君之不二之选。”
温彦博之言才落,一旁的魏征便道:“楚王尚武好战,恐有好大喜功之嫌,未免重蹈前隋旧路,臣以为万不可立楚王。”
魏征所谓的前隋旧路不过就算是的隋炀帝,隋炀帝次子上位,为亲王时便有灭陈之功,确与李恪颇为相似,也难怪魏征有此隐忧了。
温彦博听着魏征的话,当即回道:“魏侍中说的这是什么话,楚王北伐,乃是奉陛下之命,楚王建功也是为大唐效力,又何来好大喜功之说,难不成就因楚王于国有功,文武兼备便不可被立为储君了吗,这是何道理!”
说着,温彦博轻轻咳嗽了两声,而后又接着道:“楚王于国有功,本当优待,而非苛责,若是如此,谁还会为国立功。”
其实怀有军功的次子夺储称帝的又何止隋炀帝杨广一人,李世民自己便是如此,魏征所言本就在无形中开罪了李世民,如今温彦博是又给魏征挖了个坑。
魏征是个急性子,一听得温彦博的话,哪里还顾得上温彦博是不是包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德年末,贞观年初,岑文本虽得李孝恭举荐入朝为官,但也不过是在秘书省为一闲职,而后才升迁中书舍人,又官至中书侍郎。
岑文本正儿八经地行宰相事是在温彦博为中书令,但却因年迈难以常驻处置省务之后,前后也不过才几载时间,诸位宰相中他的爵位也是最低的,自然比不得魏征那般资历和他说话的份量。
但事已至此,岑文本不开口也不行了,若是他不开口,等萧瑀先出来了,那时以萧瑀和魏征两个人的脾气,今日的朝议就很可能不欢而散。
而就在岑文本准备硬着头皮出列辩驳魏征的时候,终于有一个比岑文本更加合适的人到了。
温彦博,官拜中书令,爵封虞国公,出自河东巨阀太原温氏,早在前隋便已出仕,武德年间便官拜宰相,在朝中累望颇重。
而且比起萧瑀,温彦博更为难得的一点就是温彦博思维敏捷,极善言辞,每逢御前答对、宣读诏命,都能声调清朗,响彻殿堂,进退举止,雍容不迫,竟仿佛是事先拟好背好一般。李渊每逢大宴,命旁人宣诏,都会另问内侍:“较之温彦博如何?”如此可见温彦博之能。
今日李世民并诸位宰相、重臣商议立储之事,温彦博身为中书令自当在此,只是他近来病重,难下床榻,故而未能至此罢了,众人也原本以为温彦博不会来了,但没想到温彦博竟在这个时候到了。
李恪曾为质子,入阴山将温彦博换回,温彦博心里属意的太子人选是谁,自是满朝皆知。
片刻之后,温彦博缓缓地走到了殿门处,在侍从的搀扶下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臣温彦博拜见陛下。”温彦博身子骨已经虚弱已极,颤颤巍巍地走到李世民的跟前,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见温彦博方要下拜,看着温彦博已经消瘦不堪的模样,不禁心中多了几分凄然,连忙亲自上前扶住了将要下拜的温彦博,道:“大临(温彦博表字)不必多礼,快坐,快坐。”
李世民说着,又命人搬来了张软凳,放在了温彦博的跟前。
温彦博道:“谢陛下,老臣这在阴山落下的病根子,一直好不了,腿脚不便,叫陛下费心了。”
温彦博说完,缓缓地坐了下来。
温彦博当初被颉利扣在北地时已是五旬之年,虽然身体还算康健,但毕竟年迈,又如何受的住那般严寒,在那边待了一载便落下了腿脚不便的病根,也有些年头了。
待温彦博坐定后,李世民才开口问道:“大临身子包恙,不在府中歇着,怎的还进宫了。”
温彦博道:“老臣得陛下信重,拜为中书令,然因老迈病重,不堪重负,省中事务多托于景仁(岑文本表字)待理,就连朝会也常有不至,心中已愧疚万分,今日朝议,干系重大,臣又怎能不至。”
李世民道:“大临还当以身子为重,若是这路上有个什么万一,可叫朕心里如何能安。”
温彦博笑了笑,回道:“老臣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只怕是时日无多了,今日老臣来此既是为陛下分忧,也当是来和列位臣僚最后道个别吧。”
温彦博此言一出,不止是李世民,殿中的众人的心情一下子都低落了许多,温彦博在朝中口碑极好,就是和他政见相左的魏征和长孙无忌也对他很是敬重。
顿了顿,李世民才道:“皇储之议,朕欲立楚王,然玄成却以楚王好武为由,为保大唐修养生息,力劝朕弃立楚王,改立旁人,不知大临以为如何?”
温彦博不假思索地回道:“臣主立楚王为太子。”
李世民问道:“这是何故?”
温彦博虽然声音虚弱,但语气却无比地坚定,对李世民回道:“储位之定,立嫡立长,立能立贤,陛下诸子,除废太子外,楚王便是陛下的嫡长子,正当立储,更何况楚王功勋卓著,文武兼备,是为储君之不二之选。”
温彦博之言才落,一旁的魏征便道:“楚王尚武好战,恐有好大喜功之嫌,未免重蹈前隋旧路,臣以为万不可立楚王。”
魏征所谓的前隋旧路不过就算是的隋炀帝,隋炀帝次子上位,为亲王时便有灭陈之功,确与李恪颇为相似,也难怪魏征有此隐忧了。
温彦博听着魏征的话,当即回道:“魏侍中说的这是什么话,楚王北伐,乃是奉陛下之命,楚王建功也是为大唐效力,又何来好大喜功之说,难不成就因楚王于国有功,文武兼备便不可被立为储君了吗,这是何道理!”
说着,温彦博轻轻咳嗽了两声,而后又接着道:“楚王于国有功,本当优待,而非苛责,若是如此,谁还会为国立功。”
其实怀有军功的次子夺储称帝的又何止隋炀帝杨广一人,李世民自己便是如此,魏征所言本就在无形中开罪了李世民,如今温彦博是又给魏征挖了个坑。
魏征是个急性子,一听得温彦博的话,哪里还顾得上温彦博是不是包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