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不拘,口出异言,能知因果来世,高深莫测。

    闻知此人,迦南即派人隆礼相请,盛情以待,但此人只讲大漠以南,雪域之外有天竺国,那里佛光普照,彩云纷飞,人人信奉佛祖得大自在,可解人世一切苦等等诸事,但对于武功之学、医伤之法却是知之寥寥,还不如迦南自己,让迦南甚是失望。

    对于这等异人,迦南也不肯得罪,只是言说自己时日无多,死也要死在他自己建的黑叶堡,不久后便离开伊吾卢去了楼兰计式水边黑叶堡,弥虚尊者去给他治伤那是后话。

    应难的伤本就没有迦南那么重,再加上迦南的医术还可以,到了伊吾卢的时候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迦南要走,应难便以暂时照料焉耆异人的理由留了下来,其实是他心里还有不甘,他想离汉朝近一点,他觉得那里还有许多要他去做的事情。

    留下来的应难有了许多和焉耆异人直接面对的机会,焉耆异人对他的信仰和学说不断地讲解给应难,应难本来只是很礼貌的听听,时日一多,渐渐感觉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位焉耆异人真名无人知晓,他自称法矩大比丘,通过他的讲解,使应难逐渐明白了法矩大比丘的来历和他所讲学说的一个大概轮廓。

    当年汉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到了大月氏,不但知道大月氏周边有大宛、康居、羯宾、大夏、安息等国,往南还有一个很大的地区叫天竺,这天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靠近大月氏的是北天竺。

    数百年前,天竺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释迦族智者,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以王子之尊,拥有奢华优越的生活,但他见部落间讨伐吞并,国家朝不保夕,普通百姓不光颠沛流离,更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见种种苦,最终舍弃王位,出家寻求解脱之道。

    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后四处寻访高人请教,学习修行,其中不乏苦行修炼,绝食静思,历经数年,都没有找到解脱之道,最后他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终于觉悟成佛,号释迦牟尼。

    所谓成佛,就是觉悟,释迦牟尼就是“释迦家族智者”之意,随着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菩提树下第一次弘法开始,在天竺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信徒越来越多,所讲述的道理都成了一个个佛家经典,成了广大信徒开启解脱智慧的一把把金钥匙,到达大自在彼岸的一条条舟筏。

    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更是将佛教奉为国教,信徒广布天竺各地,名僧大德层出不穷,为了扩大势力,也为了显示他的恩威,阿育王派遣两名高僧摩诃勒弃多和末阐提出北天竺传教布道。

    摩诃勒弃多布道于安息、康居等地,而末阐提则来到了健陀罗和迦湿弥罗等地布教,其影响已经不限于大月氏、羯宾等地,甚至越过高大的雪山,到达大漠的周边小国于阗、乌孙、焉耆等国,法矩就是他的弟子,以一己之力,在大漠周边布道数十年,最后在伊吾卢遇到了应难。

    数日相聚闻法,应难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回想从爷爷应高,到师父迦南,最后殒命身挫,莫不因为心中的怨恨和欲望,用力越强,反噬则越大,因果循环,不惜不止,自己深陷不能自拔,还要搭上无数无辜的性命。

    法矩大比丘的讲法布道,像给应难愤懑压抑的心里打开了一道天光,人原来还可以不活在仇恨和欲望中,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来,可以得解脱,可以得大自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感受。

    应难喜极而泣,拜倒在法矩大比丘坐下,愿皈依佛门,渡己渡人,追求圆满境界。

    法矩见缘法已至,亲为应难摩顶剃度,赐法号了因,并为他一个人讲说佛门经典《四十二章经》:“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诫,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chaptererror;

    1秒记住笔趣阁网:。手机版阅址:m.

    app2;

章节目录

十绝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沙漠老胡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沙漠老胡杨并收藏十绝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