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娱乐,夏天村里放个电影都能算是大事,看一场电影停个八回电,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到冬天农闲的时候,只乎全都闲在家里,没有事做,也不像现在还有工厂打工,亲朋好友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牌,耍钱,老人们玩的叶子牌消磨时间。

    我爸爸也是那时候和我叔家的大哥他们学会打麻将的,年轻人自制力本来就差,还没有文化,玩玩就上瘾了。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玩麻将输点,就更不好过了。好在我爸爸玩归玩,没有沉迷进去,没耍过大钱。家里虽然日子过的一般,可也不像那些耍大钱的,最后弄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后来我大舅,先是从老家搬到现在我们家生活的县城,之后大舅托我爸帮忙给他弄些粮票,他去卖。我家在村子里虽然不富裕,但我大姑,大姑夫,一个是老师一个是电视台的播音员,走走关系,我爸还真弄到不少粮票,倒给我大舅,我爸跟着大舅挣了一些钱,后来粮票用的少了,大舅结钱也不是那么痛快了,我爸去大舅那要了几回钱。就再也没倒过。

    我老爸是有想法的人,去了我大舅那里几回,感觉我们现在这个县城比老家要好,有发展。就和老妈商量一下,把家里的房子,地全都买了,算是有点本钱,之后也搬到了这个小县城。

    那时候,我和我弟才45岁,几乎不怎么记事。可我知道刚搬到这个县城的时候,日子过的也很苦。租别人的房子,没有收入来源,虽然舅舅在这,可他家也不算好,也没办法帮衬,爸妈他们找点活干,挣的虽然也不多,可也比在农村种地强。

    后来没多久,我家其他亲亲也陆续跟着搬了过来,虽然是来到陌生的地方,一切要从头开始,可也比在老家,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看天吃饭要强。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大舅,三舅,大姨家和我家,买了四台三轮车,就是三个轮子的机动车,没有车棚,和现在的三蹦子差不多,但要大上很多,带翻斗的,能拉货,跑中短途都没问题。只是这车冷天开着非常遭罪,开在路上也不安全。

    他们靠着这些车,在县城里进一些日用器,食品,拉到乡下去买,一回就是两三天,走三四个屯子,村子,回来休息一天两天,再去另外的乡下。去乡下的时候,他们也会上山采蘑菇,野菜什么的,偶尔还打点野味什么的,那时,我爸妈也挣到一些钱,家里的日子开始慢慢变好。

    但我爸也有不好的地方,文化水平低,岁数小,贪玩,我舅舅们也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那时候都还年轻,钱挣的快,也不珍惜,没事就赌,就玩,虽然都不大,可不干活,就挣不来钱,还总骗我妈,说出去下乡送货。

    而我爸在县城里也认识了一些人,虽然不是混子这类人,是坐地户,天天干点小买卖也没什么大事,经常在一起喝酒,我记得我爸喝过最多的一次,好几天没下炕。就因为赌和喝酒的事,我妈和我爸总吵架,那时候我和我弟岁数小,也不知道怎么劝,他们一吵架,我们就躲起来。

    虽然我爸有点混,但还算是个男人,从来都没有打过我妈妈。我妈妈虽然生我爸的气,但吵过架之后,也就没事了,那时候没想过离婚,日子再不好,也将就着过。

    两人也总能和好。也多亏了我爸的这些朋友,才能把我们一家的户口落到县城里,我和老弟才能在这个县城里上学,有考大学的机会。

    就这样下乡的买卖干到我和我弟弟上小学3-4年的时候,他们不干了,原来是有人看到他们挣钱,就开始跟他们一相往乡下送货,之后就开始砸价,中国的竞争都这样。其实要是眼光长远,一直坚持着干,现在也能干成一个物流公司。

    可这个世界是没有如果,这种模式做到他们那种程度已经算是饱和了,如是不转型,做出一些改变,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赔,谁都挣不到钱,可要求这些农村出来,最高初中文化的人,做这样的事,说真的有点难。

章节目录

抓鬼那些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炮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炮灰并收藏抓鬼那些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