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救援”

    “海拔八千米生死一线”

    “心跳追击”

    无论媒体给这次行动冠以多少耸人听闻的标题, 都不会有人介意, 因为比起这些寥寥数语的标题, 至今还挂在直播平台上的录播视频, 可以更加惊现骇人多了。

    很多人一生连一座海拔三千米的山峰都没有登过, 也有不少人终身都生活在平原, 对于这些人来说, 海拔八千米的高山, 与高高在顶的天空也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空气稀薄的高度, 有人以身涉险, 救回了一个素不相识之人的性命。

    “无论看多少次,我都觉得冷, 这都几月份了,雪还没化吗?”

    “你也不看看是在哪, 海拔八千米的山上,积雪终年不化的好嘛。”

    “那个冰缝也太深了吧, 一眼望下去都看不到底的,主播下去的时候不慎得慌吗?万一里面藏个孤魂野鬼什么的, 可怎么办。”

    看过视频的人们各自有不同的见解,当然也有人鸡蛋里挑骨头,怀疑这是一场作秀, 然而这些阴谋论的评论没冒出几个水花,都被路人打压下去了。事情真正开始发酵, 是当晚新闻联播截取了救援视频里的一个片段, 并大力表彰了“我国优秀的年轻高山探险运动员”。

    这是何棠江第二次上新闻联播, 与第一次不同,这回可足有五秒的脸部特写。

    查森坐在电视机前,摸着下巴,啧啧叹道:“你这朋友也太会营销了,他这个视频传得恰到好处啊!”

    “去去,人家那是误打误撞,才不是营销!”查林白了自己老哥一眼,“你以为谁都跟你们这些奸商似的做什么都算计好了啊?人何棠江登山的时候,根本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查森笑了笑,也不在意弟弟顶撞自己。今天,“珠峰24小时”的好几个投资方给他打了电话,夸赞他这笔买卖做得划算。别看人家何棠江之前没什么名气,现在可今非昔比了。他们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签下这位经过央视认证的“中国优秀青年高山探险运动员”,是大赚了!

    不过,投资要化为收益,还要等何棠江安全从安纳普尔纳峰回来再说。

    自从前两天的极限救援的视频上传之后,视频里的主角这一行人又没消息了。查森想到这里,皱眉:“要不你给他发个短信,让他们这次先不要登顶,安全第一。”

    查林翻了个白眼,不理会自己这个满脑子生意经的兄长,回屋去了。

    不要继续登顶。

    这不只是查森一个人的想法,许多看了救援视频的人,无论他们之前知不知晓何棠江,其实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因为何棠江没有继续在社交网站上公布自己的动态,不少人都默认他已经随着被救回来的那位伤者撤回大本营了。

    然而实际上,何棠江他们已经经过了海拔五千六百米的安纳普尔纳峰三号营地。

    今天是他们离开大本营的第三天。

    因为第一天耗费了不少体力救人,又在原地等待救援人员,他们的行程被耽误了不少。第二天,整个队伍在二号前进营地足足休整了一整天,才向三号前进营地出发。

    从三号营地开始,他们五人分为两组,何棠江与滕吉一组,白水鹜人、彭宇峰以及另一名高山协作一组,两组分别结组前进,以减少发生滑坠时受伤的可能性。结组并不是万能的安全保障方式,在软雪地和光滑的岩石地表,结组不但不能减少危险,还会增加两人一起滑坠的可能性。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只会在需要的地形进行结组,而结组前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可以制动的保护点。这样当有一个队员发生意外滑坠时,保护点可以及时制动,控制他滑坠的距离,也能避免该队员的滑坠将另一个队员也一起拉下去。

    从走出三号前进营地开始,路况变成以冰壁和冰岩混合为主,这个时候结组行进是很有必要的。

    何棠江和滕吉这一组就由滕吉领攀,滕吉设置保护点,何棠江跟攀整理绳索。别小看跟攀者的作用,系在两人之间的绳索如果不控制好,很可能影响两人的攀岩动作,从而加大风险。

    “我已经插好标志旗,注意裂缝。”

    对讲机里传来走在前方的滕吉的声音,正低头微微喘气的何棠江抬眸看去,就望见十米左右之地,一根亮色的小旗子正迎风招展。他只抬头望了一眼,就被风雪吹得受不了,不得又收回视线。

    他们已经离开三号营地,前方是四号前进营地,而四号前进营地再往上,则是他们这一次的等定目标——安纳普尔纳峰海拔8090米的峰顶!虽然戴着帽子和头盔,脸部也有遮阳镜和护脸遮着,然而风雪还是无缝不入,从每一丝能够钻营的角落里钻进来,吹得皮肤好似被铁丝切割。

    何棠江避过风头,又侧身看了一眼,十几米外,白水鹜人等人的三人结组小队也在艰难行进着。不同的是,他们的结组队形是白水鹜人领攀,夏尔巴人殿后,彭宇峰在最中间受到保护,这是最安全的位置。本来彭宇峰想把这个位置让给何棠江的,被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死亡在海拔8000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YY的劣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YY的劣迹并收藏死亡在海拔8000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