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了年底, 天气难得的好,虽然一眼看去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 但一朵雪花都没有飘,还出了红彤彤的太阳,明晃晃的挂在湛蓝的天空,看起来很温暖。

    陈晈拿了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进屋找了衣衫穿出来, 一面打衣结,一面朝着庭院中走。

    她搬过来的几株腊梅已经绽放了,满院子的馨香,磨玉米的声音从清晨冰冷的空气中传过来, 姜氏和陈妞已经磨了半筲箕玉米面, 现在她正拿着一只饭扫将磨盘上的玉米扫下去。

    推磨的是陈妞,姜氏早年的腰伤并没有好,自然是不能过度用力的。

    陈晈挽了衣袖, 将她推开, 开始推石磨。

    才走了几圈,她手就有些发酸, 以前这种事情都是驴来做, 如今左邻右舍都不太熟识, 姜氏也不好过多的麻烦人家,陈妞气力还是有的, 推这点不成问题。

    她都能胜任, 陈晈自然是没问题的, 这并不需要多大的气力,只是做不习惯;陈妞便端起玉米,时不时加入一些新的玉米。

    陈妞将磨好的玉米拿去筛过,将细致的保存起来,姜氏昨日已经将家中仔仔细细的扫除了一遍,现在在做最后的打扫,除夕除的就是灰尘,大年初一是不能将家中的任何物什丢出去的,更不能劳动,否则,便这一年都要辛辛苦苦的劳作了。

    陈晈前世从来不关心这些问题,陈妞晓得她毫无顾忌的性子,便再三的将过年的规矩嘱她,例如初一不能洗衣服、晾贴身衣裤,又或者早上起来,除了祝福的话,旁的是最好不要说的。

    零零总总加起来几十条,陈妞便问她以前也没这么多规矩。

    陈妞好笑地解释,她之前是个小孩子,然而今年就要去乡试了,自然是个大人了,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务她都要插手,哪有一家之主什么也不管的?

    陈晈被她说得哑口无言,记恨在心中,便调侃道“我瞧着这规矩也不尽然,倘若初一劳作,就要一年都辛苦劳作来,以此类推,我初一读书,岂不是一年四季都在读书,多么的省心省力,还用不着你们整天看着我念书了!”

    陈妞瞧着她的笑脸跺了跺脚,向姜氏告状道“娘,她就会狡辩,一肚子花花肠子!”

    姜氏也嗔怒道“枸杞,这可是老祖宗的规矩,你再胡说,冲撞了神灵,当心我揍你!”

    陈晈叹了口气,中午时豆子已经全部磨好了,白白的一桶豆沫浆子盛在崭新的木桶中,姜氏进来稍稍丰腴的身子站在灶台边,正弓腰将大铁锅中的洗锅水舀出来,又用新的水去冲洗,然后烧热了一锅滚烫的水,舀在豆浆渣中和匀,又豆浆渣用纱布过滤了。

    陈晈用力的挤着已经成球星的,被纱布裹着的豆渣,将最后一滴白色液体挤进另一只干净的捅里,她的小脸因为过度用力而涨得发红,腮帮子鼓出一个小小的弧度,像是含了一个鹌鹑蛋。

    陈妞蹲着在一旁添柴禾,现在火势已经燃得巍峨了,冒出的青烟渐渐少了些,屋子里的火烟味也被冰冷的空气带走了,姜氏将过滤好的生豆浆倒入大铁锅中,慢慢的用长勺子搅和,避免粘锅,等那白色的豆浆冒出一个个白色的,拳头大的骨朵儿,倚在门边的陈晈便嗅见了一丝轻微的糊味。

    无论如何搅动,锅底定然都是要结一层锅巴的,只是搅和得勤快了,那锅巴便要薄些,即便是铲出锅了,都焦黄色的,并不焦黑。

    陈晈这样清楚,是她几乎每次瞧见姜氏亲自做的豆腐时,锅底铲出来的都是焦黄色。姜氏将一旁镇了半天的酸菜中沥出来的翠黄色的酸汤慢慢的倒进白色的浆面上,陈妞将火势弄得小了些,忙碌的两人似乎松了口气,伸手拉了根凳子坐起来,紧紧的等着豆腐凝结。

    这点卤也是讲究的,倘若生豆浆没有冒开,那点出来的豆腐就是含桨的,并不好吃。

    陈妞转过头来问陈妞“你要喝一碗豆浆么?抵一下饿,我等会给你煮菜。”

    姜氏也转过头来看她。

    陈妞将头靠在门框上,发出咚的一声“不用了,我不饿!”

    “那就等一等罢!”姜氏说“一会我们一起吃。”

    过得一会,陈晈瞧见那豆腐浆已经凝结成絮状,姜氏便将豆腐舀进铺了纱布的矩形的模具里,过滤压实,用木板压好。

    做完了这一切,陈妞拿着豆渣走了出去,姜氏将之前剩下的豆浆匀出一部分,另一部分倒进洗干净的铁锅中,将青菜也倒进去,一齐冒开,陈晈在豆浆混合着青菜香味的渣豆腐中听见肚子发出响亮的咕噜一声。

    陈妞已经走了回来,将今早冬笋切成片,用猪油反复翻炒。

    午饭是在渣豆腐和炒笋子中度过的。

    过年的下午总是忙碌,陈晈将家中大件的物什都重新规整了一遍,姜氏也将所有的床单被褥都洗干净了。太阳西沉,旁家的鞭炮在积雪消融的冬天里,此起彼伏的响起来。

    明亮的天色就在喧闹的爆竹声中渐渐的暗沉下来了,陈晈要去厨房找火折子,陈妞正将中午杀鸡留下来的血旺子用开水烫成块,用切碎的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女仕途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九疑郎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疑郎君并收藏农女仕途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