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冷, 陈晈坐在炕头上,披着一件大棉袄, 正专注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油灯被窗缝隙里刮来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她神情专注,丝毫没有察觉。

    陈妞给她端来鲫鱼汤,是将鲜活的鲫鱼剖了, 放在干净的雪水里用小火慢炖,只加了新鲜的留兰和盐巴提味,鱼肉都炖烂了。

    原本这是她学人家做梅雪烹茶的雅事,巴巴的跑去刮梅花上的雪莱煮苦丁茶, 没想到茶没煮好, 倒是让她煮鱼了。

    她放下鲫鱼汤,看着没有关严实的窗户摇摇头,伸手将窗户好, 屋内的烛火才不到处晃了, 只是灯芯烧得长了,她便找了剪刀来剪一剪, 眼睛瞟到纸上, 见漂亮的小字旁边, 陈晈正在画符号!

    有些像木棍,有些像鸭子, 她看了半天, 问陈晈“这是什么字?”

    陈晈刚想回道阿拉伯数字, 突然顿住了,皱着眉头道“什么时候进来的?不晓得敲门!”

    陈妞不满道“你的房间我还要敲门?你小时候都是和我睡的!”

    话音刚落,她晓得错了话——如今她已经是个大姑娘,陈晈是个拔高的少年,那还能一起睡!

    索性陈晈并没有反应过来,只说到“你这样会吓得我!”

    将纸提起来就着烛光仔细的核对,应该是没错了。

    很久以前她就关注城中的房价物价,古代的物质匮乏,地多人少,科技又不发达,所以房价相对于现代要便宜很多,更没有房地产开发商,二手房都是原来的房主自愿卖的,不然就得买地建造新房,地皮也是便宜,拿她生活的这座小县城来讲,中心地段的两百平方的地皮也就是个几十两银子,修建一幢四合院,大约十来间屋子的,一般一百八十两银子就能搞定,这已经是小康人家就能达到的水平,不过中心地段的地皮都要点关系才能拿到,或者财大气粗,人家也愿意高价售卖,否则就要运气好正好遇见有人卖房子。

    陈晈找的那处房子并不算是县中心,但她听闻说春华街太拥挤了,县衙打算拨款出来再修一条街道,她买的这幢房子正好是通往城隍庙的必经之路,如今还是泥泞的,不足三米宽的土路,即便如此,这条街也是闹非凡,除了春华街,就要数这里的人多,平日里卖鸡鸭的,卖草药的,卖古玩的,都聚集在一起了,往往在地上铺一块蓝色的素布,卖鸡鸭的还不需要,只需一捆青草铺开了,鸡鸭往上一放就开始吆喝,也有卖饴糖松糖的,油炸果子的。

    县衙要是想修路,应该会首先考虑这一条,路面平坦,且直通城隍庙,城里找不到比这个更适合了。

    成为县城的第二条青石板路,房价应该会涨一涨,到时候倒手卖出去,是能好好赚一笔。

    倘若要是赌错了,也无妨,房子总是钱财,亏不得本。

    她大致算了一下,上次救金箐儿,意外的得了一百两银子,虽然这点钱对于金家来说九牛一毛,可却是陈晈见过最多的钱了,金绍堂给她的钱袋里一共是两张五十两的银票,她跟着梨大牛这些年来攒了大约五十两的私房钱,这还是她记得的数,加上那些藏在屋内不记得的角落里的数,大约能凑得了九十两,姜氏这里是指望不上了,最多不超过十两,多的钱姜氏肯定握不住,加上卖茉莉花的四十两,她现在的总资产差不多有两百四十两。

    这在农村算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但她没有田土,没有店铺,没有粮食,甚至被赶出去后,锅碗瓢盆都要自己买,钱这东西花得也快。

    那幢房子的面积要小一点,虽然是个四合院,但总共只有四间屋子,陈晈是瞧中院子中自带一口水井,房价一共算下来八十五两,陈晈给了三分之一,手上的钱就只剩下两百多两,出去二十两置换家具,一百多两还能够她卖两块地皮,或者建一幢大房子。

    这样一算下来,陈晈觉得自己还是很穷。

    省吃俭用的这么些来,没去喝没去嫖没去赌,最多就是给陈妞姜氏买个沤子,面脂,添几件衣服,家里的肉都是她猎的野猪肉,米面都是自家种的。

    陈晈犹豫不决,算不清到底是买地皮的利益大还是建房子的利益大。

    抬手喝了口鱼汤,滋味蔓延在舌尖,她才想起来鲫鱼还是高盛思专门抓的,递给她时还活蹦乱跳。

    陈妞和姜氏都以为是她的朋友给的,也没有多问,这东西也不算珍贵,陈妞自己都能去结了薄冰的河里弄些——古代就是这点好,野生动物多,且无污染。

    但陈晈想起陈田田,又免不得要说谎话,陈世光的事情是万不能告知她的,她性格刚烈,要是晓得了非立马赶过来不可,到时候被胡四娘和林氏捉住,还不往死里整。

    眼下只期盼陈世光生病的风声能晚一点传到陈田田手里。

    ……

    高盛思同酒楼老板谈完生意回来,天色已经黯淡了。

章节目录

农女仕途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九疑郎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疑郎君并收藏农女仕途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