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正巧一阵风起, 吹动延河岸悬挂的千百盏花灯, 被罩在灯笼中的烛火摇曳生姿, 与波光粼粼的秦淮河水相和, 绚丽诡靡。

    蒋存垂下眼帘,道:“我是突然发现,刘兄与那龙公主,身形甚像, 一时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呵!”

    他的探问,比她预料的早太多。可见少将军也不是天生的沉稳多思。

    刘拂眉梢微动,冷笑一声:“蒋兄谬赞了。”

    因着烛影斑驳, 刘拂的面容影影绰绰, 神情更是看不分明。以蒋存百步穿杨的目力, 只能看清对方淡色的嘴唇、细白的牙齿, 还有沉若寒潭的目光。

    蒋存其实有些后悔。就算事实真的如他所想, 也不该这样直白的说出来。可心中的疑惑若不拔出,又要如何以真心相对?

    只是应该再和缓些的……

    他脊背微僵, 突然发现自己的态度很是不对。

    周遭十分热闹,蒋存却能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以他素日的性子,若被寻常女子欺瞒,即便心中不喜,也绝不会在没有完全确定时, 就如此咄咄逼人。

    当日见少年风姿, 才起了结交之意, 所以才会因对方隐瞒身份而动怒。期望越大, 失望越大,这话不错,却也不全对。

    一个女子在外行走,隐瞒身份不是很正常。是妓子又怎样?她的才华并不会因此被抹灭。

    就算是个妓子又怎样?她的才华并不会因此被抹灭。

    寒风恰好在此时停歇。看着那双清明的眸子,蒋存垂在身侧的手颤了颤,布满阴霾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却又新添了一抹晦涩。

    如果真如他猜测的一般,那徐家的小子与她……

    感觉到身后的方奇然拽了拽自己的袖子,蒋存挺直了腰背,在刘拂启口欲言的瞬间,做好在对方拂袖而去时,将人拦下的准备。

    不论刘拂如何应答,怀疑友人或唐突女子,都该致歉。

    谁都未料到,先出声的会是周行。

    推开侍卫递过来的披风,单穿着一身长衫的周行,迈前一步横插进刘拂与蒋存之间。

    他宽阔的肩背将刘拂挡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因宽大不合身,而拖在地上的大氅下摆。

    “蒋存,口无遮拦鲁莽冒失,这八个字,原路返还与你。”周行双手抱臂,冷笑道,“左近起码三千本地百姓,不远处更有金陵知府与守备,要毁掉一个人的名声,简单得很。”

    若哪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讽其与妓子相像,只怕会一传三千里,因为一时笑谈,清誉尽丧。

    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这是比科举落地还可怕的事。

    蒋存微愣,面露愧色。他推开周行,双手抱拳,向着刘拂一揖到地:“还望刘兄恕罪。”

    “蒋兄言重了。”刘拂神色淡淡,不偏不移,结结实实受了他这一礼。

    其实以蒋存的谨慎,在开口前,四人早已走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又有众侍卫隔开人群,很不必担忧被人听去。

    她又看向围绕在四周的侍卫小厮,见他们俱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像是没看到自家少将军在对一介布衣赔罪般,面无异色。

    武威大将军治军严谨,便是家中侍从,也规矩的很。

    在上前扶他时,与蒋存对视一眼,用仅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道:“蒋兄,月色正好,佳节难逢。”

    “有什么话,等欢度节日之后再说,莫扰了方兄周兄的兴致。”

    所以,这少年到底是不是……蒋存只觉面上微烫,第一次摸不清自己在期待哪个答案。他轻咳一声,点头朗声道:“是某唐突,今夜的酒,都由我请。”

    刘拂大笑:“看来又有佳作可读。”她遥遥指向不远处,夫子庙前的八角亭子,“咱们这儿有俗例,每逢上元佳节,都会在聚星亭摆文会擂台,以示文风昌盛。得胜者可与知府大人同登高楼,也可在学子中闯出一片名声。”

    周行嗤笑:“原来如此,怪不得徐兄是金陵第一才子呢。”

    这是暗指徐思年身为同知公子,自能与其父同行,年年登高楼,年年树名声。

    就算已知周行脾性,清楚他说话一贯尖刻,刘拂还是忍不住白他一眼。

    刘拂斜觑他:“徐兄人品磊落,绝不屑与此。更何况与亲人共度佳节,本就份属应该。”

    不过事实上,徐思年能坐稳“金陵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号,其中“第一风流”是靠他自己的本事不错,“第一才子”却是有一定的吹捧在。

    否则文人相轻,谁又能服气谁呢。

    比如从湖州赴金陵读书的汪然,私下里就总与他互别苗头,但真到了师长面前,两人也是能做出一派其乐融融的表象。

    “刘兄莫理他,其实平日来往,我等也与徐兄很是融洽。”方奇然笑道,“不过刘兄有意提起这文会,定是有用意的。”

    方才很有些尴尬的蒋存此时也缓过神来,揽着周行的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青楼改作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时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时绿并收藏我在青楼改作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