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中有食堂。

    就在宿舍那一排平房里, 留出两间来, 一间做厨间,另外一间摆两个桌子,给学生吃饭用。

    学校在下面的镇上找了个女人做饭, 不供应早饭,只供应午饭和晚饭。色香味就不要奢望了。

    那女人姓孟, 学生们都叫她孟姨。

    于乔长大后, 吃过江南江北、国内国外的各种食物, 意大利面、寿司、咖哩、长江的刀鱼、云南的米线、新疆的手抓羊肉……可她不会忘记,自己十几岁年华里, 在沈阳城被遗弃的角落里, 吃了几年矿中食堂。

    味觉记忆里,只有三种味道:方便面调料包的味,大葱的味, 利民蒜蓉辣酱的味。

    孟姨临近中午才骑着自行车来,鲁着脸做饭菜, 学生跟她说话, 她也不怎么搭理。

    她的习惯是,提前一天把米泡里大盆里,那种酱红色的大塑料盆。这样第二天下锅煮, 米熟得快, 大大缩短了她在学校逗留的时间。

    学生们自然不懂, 泡过的米煮出来的味大打折扣, 但是老师们懂。

    为此事校长说过她几次, 甚至趁她做饭到后厨监工,可是孟姨嘴上答应,行动上还是老样子。

    学校拿不出更多的钱请更好的厨师,校长说急了,孟姨就念叨:“你就给我开这么多工资,我家里也有一堆活,我小孩在技校,马上要实习,哪哪都要用钱,我要是能早点下班……”

    放虽然没有逻辑,可如此七扯八扯,校长也就被她绕进去了。

    学校肯定不会花高价买当年产的盘锦大米,再加上孟姨稀里糊涂一泡,米饭味同嚼蜡。

    只能菜上找补。

    孟姨最常做两样菜:白菜炖豆腐和甩袖汤。

    这道白菜炖豆腐,不知道她咋做的:水是水味,油是油味,白菜是生白菜味,豆腐没有豆腐味。

    看你脸生,一勺下去,豆腐最多只有两块。你笑得甜一点,她才可能给你多捞点干的。

    所以,佐餐调料必不可少。

    学生们平时吃方便面,用不了的调料包都攒着,在家徒四壁的两间厨房兼饭堂里,各自找个地方藏好。

    拿不锈钢饭缸打了白菜豆腐汤,去犄角旮旯破桌子的桌膛里翻出自己的方便面调料包,撒进汤里,汤会陡然变得美味。

    要好的同学们会分享同一包调料。

    除了方便面调料,还有大葱、小葱,囿于季节性,这种美味可遇不可求。

    学校西墙外有一块菜地,每年春天,学校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去种菜,生菜、小葱、茄子、辣椒什么的,稀里糊涂地种上一点,风调雨顺收成好,学生们吃饭前去拔一把小葱,孟姨就睁只眼闭只眼,那也不是她家地头。

    但是吃葱有个硬伤,下午上课会有大葱味。

    更好的选择是利民蒜蓉辣酱。

    学校小卖部有卖,一块钱一袋。学校有两家小卖部,一家是校长老婆开的,一家是数学老师老婆开的。

    两家是邻居,就住在山根,跟男生宿舍同一排。

    因为生意上的竞争关系,两位教职工家属关系极僵,擦肩而过都视而不见。

    于乔和很多学生一样,被逼迫着站队。

    假如前几天,你去数学老师家买过方便面,你再去校长家买蒜蓉辣酱,校长老婆就会说:“于乔你最近没来啊,那边没有辣酱了吗?”

    虽说生意没多大,商业侦察工作都做得极好。

    搞得顾客们无所适从。

    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矿中没有热水房,宿舍明令禁止使用“热得快”,两家小卖部可以烧热水,打热水免费。

    于乔日常开销不大,她会在周一花上20块钱,买10张饭票,只要食堂开,她就去食堂吃。

    所以两家小卖部她都不太熟。

    每次需要打热水,她拎着热水壶走进其中一家院子,都觉得心里毛毛的。

    ※※※※※※※

    陈奶奶总来看于乔。

    孙灵君就说:“于乔,别看你平时不声不响,来学校看你的人还真不少。”

    只要天气好,陈奶奶每周都会来一次。

    她有时候打车,有时候和于乔一样,坐公共汽车到镇上,再步行到学校。

    半年后,初一二班很多人都认识陈奶奶了。

    跟于乔熟悉的,会问奶奶这次送来什么好吃的。

    奶奶根据跟她打招呼的热情程度,判断这个人跟于乔的关系,然后指示于乔,把哪样吃的分多少给她(他)。

    刚出锅的酥油饼要趁热吃;

    饺子凉了没关系,放在饭盒里,用热水烫一下,跟刚出锅的一样;

    酸菜炖肉和米饭一定要热透了,上课前放在班级地坑入口的铁盖上,下了课就可以吃;

    炒咸菜放了很多瘦肉丁,不用热,拿去食堂,打了饭菜就着吃;

    还有小鸡炖蘑菇、大酱炒鸡蛋、蒜苔炒肉、干炸黄花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宇宙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吓我一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吓我一跳并收藏宇宙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