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 陈德光亲自带着人悄悄运走了第一批青霉素。

    “多的话我也不说了,战地的将士永远都会感谢您二位。”紧紧握住了周存彦的双手, 他第一次用上了敬语。

    “应该的, 应该的。”周存彦讷讷地说, 实诚如他,反而有些自责自己的迟钝, 到这时候才想起来青霉素。

    周存彦的反应被陈德光看在眼中,不禁心中感叹对方的一片赤子之心。这是国家之幸, 民族之幸, 至于他们夫妻的偏向,他选择了忽视。就是卫司令不也一样偏到了那边去了吗?

    美国人可以靠一时, 靠不了一世啊!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我离开后若有问题可以找雷上尉,这位就是雷上尉,雷平章。”陈德光介绍身边的年轻人, 后者面目严肃, 一板一眼的和他打过招呼又退到了一旁。

    出于对杜春琪夫妻二人的尊重, 他并没有直接将人驻扎在小高庄而是另选了一个不太远的地方。守卫看着松弛, 其实比较严密。

    押着第一批青霉素,陈德光到了洛阳。

    “当真?”听到青霉素的奇效, 卫俊如坐不住了,霍然起身, “还等什么, 我们去伤病营。”

    带过兵的都知道, 一支部队的精锐程度和上过战场的老兵多少是成正比的。但是许多百战精兵往往在伤病营阖上了眼,每当看见这一幕他的心就滴血,都是精锐啊!

    卫俊如爱兵如子,伤病营的待遇是头一份的,但即便这样也无法阻止死神收割那些抗日将士的生命。

    营内很少听见大声的哀嚎,走近了,才能听见隐隐地呻.吟之声。战地护士们轻声安抚着他们,偶然能看见一个两个小.护.士红着眼睛跑出来偷偷抹眼泪。

    青霉素率先在伤病营投入了使用,引发的惊人效果在大家的预料之中,这里不再详谈,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回小高庄。

    过完春节,人们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高传是个不得闲的,他特别看不惯地闲着的地,天天钻大棚。别说,不但大棚的边边角角让他种满了诸如小葱、香菜、大蒜之类的蔬菜。就是那一排排的黄豆也让他找到了利用的地方——套种棉花。

    “不错。”杜春琪用简短地两个字赞扬了一下高传的自主精神。

    高传搓搓手,说,“棉花招虫,您看是不是给大棚里抓一些牛蛙捕虫?”

    他说出自己的目的,本来大棚里的虫还在正常范围内,甚至因为冬季种植压根就没什么虫子,可是种下棉花后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棉花长势良好,可是虫子的长势更好,他几乎愁白了头,还是一次晚上起夜听到蛙叫才想起来捉一些牛蛙放到大棚中。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牛蛙是有主的,褚调阳承包了蛙塘后,杜春琪对牛蛙是彻底撒手了。养殖牛蛙费神费力还必须形成规模效应,有谁能比薛湖镇最大的大地主更合适?

    褚调阳也不负杜春琪所托,在知道今年有蝗灾后紧锣密鼓的在他家所有田地上都建立了不小的养蛙池塘。连过年都没有休息,硬生生让薛湖镇上空蛙声一片。虽然有人抗议半夜蛙叫‘扰民’,当他们对上褚调阳笑眯眯的眼睛后都噤了声。

    “嫌吵?行啊!真要有蝗灾我是不会管的。”褚调阳说话不阴不阳,吓退了所有人。

    在《农报》的宣传下,现在薛湖镇的人都知道今年要来蝗灾,听闻牛蛙专门吃蝗虫的,若是惹急了褚调阳,到时人家不让牛蛙出动吃蝗虫怎么办?

    因而,偶然几个叫嚷扰民的声音被压了下去。

    找来褚调阳,待听说要捉一些牛蛙去大棚驻扎吃虫,他眉毛挑了挑,“没问题。”

    “哎!太谢谢您了。”高传恭敬地表达自己的谢意,一想到大棚里的虫子有了天敌,他心神一松。

    “都是自家人,少来虚的,走吧,跟我挑蛙去。”褚调阳不走寻常路,根本不和人客套,抬脚就走。

    高传连忙冲杜春琪点了点头,跟着褚调阳离开了。

    “嘿,褚调阳越来越……”杜春琪意识到背后说人闲话,止住了没说出口的话。

    “是越来越干练了,听说现在所有蛙塘都是他一手负责,管理的井井有条。”周存彦说,现在的褚调阳和之前的几乎是两个人。这段时间的实务历练让他成长了许多,除了偶然会在熟人面前流露出一丝的玩世不恭,他现在已经是受人尊重的褚家大爷了。

    一个‘爷’字就生动的展现出了他的成长。

    对于褚调阳的成长,褚家老爷子是持支持肯定的态度,渐渐地将更多的家族事物交给了他。

    这也是褚调阳做事越来越简洁快速的原因。

    当然,在外界褚调阳还有个外号——蛙爷,只是没人敢捅到他跟前罢了,不过这个称号既不瞒上,也不瞒下,就是杜春琪夫妻和高传都有所耳闻。可大家谁又会闲着没事和褚调阳说他的外号呢?

    苟婶儿恰好被分到了小高庄的二号蛙塘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家是个墓景房[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婉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婉婷并收藏我家是个墓景房[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