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两银子,他想试试自家老娘的钱袋底有多深。

    刘齐氏若能拿出来,那肯定家中还有余钱,若是买不了,肯定是手头凑紧。

    他的试探不着痕迹,又不招了二老的反感!

    着实是手段了得。

    刘大富只要根在这里,他由着刘齐氏去折腾,左右他也决定不了这些事。

    这会儿,他抬眼看到刘齐氏似有心动,也不多言,只是又点起了烟抽着。

    刘喜贵同样也看出自家老娘心动了,见她低头沉思,估摸着是在算口袋里的钱够不够使。

    他决定再推上一把:“娘,那百亩良田都已经翻过一遍了,正好今年下了几场大雪把地冻上,来年怕是有个好收成,儿子有打听过,那三百多亩田养得极好,每季一亩都能收上三石多谷子,咱们这边天气好,一年可是能种上两季。”

    大周朝律法规定,谷子须得三文半一斤,百亩地差不一年能有二百多两银钱,刘齐氏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可比窝在三十里村好多了。

    她庆幸自己不但把孩子们养大,还供他们念了书,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能攒上一个小庄子的钱,当真是值得高兴的事。

    刘齐氏高兴得不能自已,此时眉开眼笑地看向刘喜贵,对于大儿子把这事办得妥当,她很是欣慰。

    “那边的院子可是必须得建,只是,这两边同时建院子,我怕银子不凑手。”

    高兴归高兴,但她还是有些担忧。

    刘喜贵就怕她不松口,在得知刘齐氏也有这意思后,他便琢磨上了。

    不时,到还真让他想出了个法子:“娘,咱两边的院子都得建。”不过是在心里打了几个转,他觉得两处建院子未必不是好事。

    新买的庄子,到时,他无论如何都要争到手,而他的好二弟还留在连山镇,那么,将来便用三十里村的产业拿来搪塞刘仁贵。

    “咋建啊,要不先停下这边的不建?先尽着那边?”刘齐氏有些为难了,不曾想不建院子到罢,一建就得建两。

    她又接着道:“咱家也算是小有家底了,你们又都不在三十里村住,旺贵将来必是要出去做官的,要不,这里的院子也甭建了,待青砖烧好后,咱们再叫人直接拉去府城,到是能省上些钱财。”

    毕竟是自家地里的泥,只不过是出点工钱,再就是包牛车的钱。

    刘喜贵急忙拦住:“娘,这,有些远了,万一碰上大雨,这要是淋湿了砖头,砖头是没事,就怕人有事,牛也会受伤,淋雨后的砖头太沉了。”

    刘齐氏一想,觉得自家大儿子说得很有道理。

    “只是这样一来,手头怕是有些紧了。”

    刘齐氏觉得住在府城的城郊可是很方便,啥时候想进城逛逛,那都是可以的,又想着自家么闺女也有七岁了,搬去府城也能请个好点的婆子教教她规矩,再说上一门好亲事。

    刘喜贵正想游说刘齐氏把这三十里村的田地给卖了。

    哪曾想一旁的刘大富很不高兴了,全程黑着一张老脸。

    “咳,在这里住得好好的,搬啥搬?”

    刘大富听了半晌,才知道自家老婆子在府城是真买了块地,而且,听两人的意思,这是打算举家离开?

    “我不同意去!”他的爹娘,还埋在后山脚下的坟地里呢。

    刘大富在三十里村出生,他这几十年也一直生活在三十里村,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连山镇。

    当年齐蕊儿嫁过来后,刘家留了送亲的齐家一家子小住几日,这回门的习俗就在刘家过的。

    “爹,其实咱家搬过去是好事。”刘喜贵想劝他。

    刘大富这一次的态度很强硬:“要去你们去,我就是死也要死在三十里村。”

    对他而言,一把年纪了,故土实在难离。

    “娘!”刘喜贵求助地看向刘齐氏,他是晚辈,不想与自己的老爹发生口角。

    如今家里的变化太大,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兄弟抓住把柄,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只怕,他该继承的产业要分走一大半。

    所以,刘喜贵回老宅之前,与他媳妇李氏商量过,又去岳母那儿讨了些主意,这才欢欢喜喜的回了家。

    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他们这一房不能与长辈起冲突,包括他的那双儿女,都已经吩咐过了。

章节目录

农门坏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浅醉微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浅醉微梦并收藏农门坏丫头最新章节